1月19日,《CHINA与天下: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宁波市文化广电***出版局、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报告天下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理,宁波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和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承办。
这次展览精选来自全国22个文博单位、共计300余件(套)古代贸易瓷器及干系展品,为广大不雅观众展现自唐到清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图景。在展览中,你不仅可以一睹宁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的风采与各种宁波地区出水的瓷器,还能够欣赏到故宫的红绿彩瓷盘、扬州博物馆的唐三彩、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元青花、广东省博物馆的广彩人物故事图盘等。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8日。
青釉彩壶

理解到,本次展览以航海造船和瓷器贸易为双主线,分华风西尚超过重洋、东方神瓷行销天下、牵星过洋铸创辉煌、中国风情舞动西方、中原聪慧共享环球五大主题单元,对中国古代海上交通、造船与航海技能、瓷器贸易、职员往来、文化互换等进行阐释和展示,串联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动故事。
“小白礁一号”展区
看点一:海丝与瓷器
海上丝绸之路,对付浙江人来说,并不陌生,近有国家“一带一起”倡议的引领,远有宁波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绵延2000多年的港口城市进程。
青花山水人物图碗
清乾隆(1736-1795)
“哥德马尔森号”沉船出水
故宫博物馆院藏
景德镇民窑产品,碗口沿绘锦纹一周,外壁山水图、山石、松树、房舍、水纹多以青花线绘形式表现。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期间,唐代中期往后开始繁荣,宋元期间达到壮盛。两千余年来,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向外输出,而西方的喷鼻香料、宝石等传入中国,在日益密切的往来中,有一类深受天下公民喜好的商品脱颖而出,那便是中国瓷器。惊人的出口数量、常销不衰的需求量、不断进步的设计和制作技艺,使中国瓷器险些可以被称为天下上最早涌现的环球性贸易商品。因此,“CHINA”不仅指代瓷器,也成为了中国本身的称呼。
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
唐(618—907 年)
1973—1975 年宁波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
宁波博物馆藏
此盏托的托具为卷状荷叶,上置一件敞口荷花形盏,宛如出水荷叶,托着怒放的荷花。
与其他瓷器不同的是,贸易瓷既表示不同时期的审美标准与技能特点,也表现出中国与其他国家互换、领悟的多元性。在本次展览中,不雅观众们可以看到唐代时,由于受到阿拉伯半岛等地的装饰影响,生产了椰枣纹模印贴花瓷器;宋元期间,海洋贸易和制瓷家当高度发达,除了日用器物,还有专门用于知足外洋市场、造型奇特的军持、小口瓶等;到了明清期间,贸易瓷更是杂糅了各国特点,在当时盛行的定制瓷器上,描述的不再是中国山水,而是国外贵族的家徽或者异国君主的传奇故事。除了这些由中国匠人制作的贸易瓷器,展览还展出了来自德国、英国等地的瓷器,它们最初以仿制中国瓷器起步,比如17世纪欧洲盛行的“蓝色洋葱”纹饰,极有可能模拟了中国瓷器上常见的石榴与桃子。
白釉绿彩龙纹葵口盏
唐(618—907 年)
1983 年扬州市三元路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这次大展策展人单月英见告:“通过精选的300余件(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沉船和贸易瓷器以及干系馆藏文物,不雅观众可以在不雅观赏中,全面地感想熏染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过往与残酷文化造诣。这次展览也是对‘和平互助、开放原谅、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承前启后。”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元(1271—1368 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晟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这件梅瓶胎质坚致,造型高大,端庄奇丽。元青花瓷器纹饰繁缛程式化,层次丰富,除少量的历史人物故事外,还有缠枝牡丹、蕉叶瓜果、满池娇图、云龙牡丹、凤穿牡丹、孔雀牡丹、麒麟凤凰、海水鱼藻、海水云龙等植物动物纹。
看点二:沉船与水下考古
除了瓷器,本次展览还有其余一位主要的主角——沉船。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多少船只超过了浩瀚海洋,人们无法准确还原。在不断被创造的沉船上,我们得以一窥过去的盛景。
本次展览共展出11艘沉船的干系文物,并阐述了船只的时期背景与考古情形。这个中,就有著名的“黑石号”,在这艘唐代的商贸船中,创造有67000余件贸易品,个中56000多件为长沙窑瓷器和部分越窑青瓷。此外,创造于宁波舟山海疆的“小白礁一号”,则记录了清代海洋贸易的情形,在出水的1000余件文物中,不仅有大量的青花瓷,还有300块宁波特产梅园石材。
绿釉双耳陶壶
唐(618—907 年)
1965 年扬州市汽车修配厂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此器造型硕大,具有光鲜的他乡风格,系9世纪前后西亚地区的陶瓷制品,类似的完全器物迄今海内仅创造4 件,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主要实物资料。
贸易沉船,是海洋贸易兴盛的历史印记,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奇迹从无到有的鲜活见证。中国水下考古奇迹自1987年起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进程。所创造的许多古代沉船遗址与其装载的中国贸易陶瓷,都能够与海内古窑址考古的出土、外洋创造的同类器物相对应,从而相对准确地描述中国古代贸易瓷器从生产到出口的完全路线,成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互换的主要资料。
五彩描金花鸟图军持
清康熙(1662—1722 年)
1965 年征集
故宫博物院藏
宋元期间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瓷窑如德化窑、磁灶窑、南坑窑、西村落窑等大量生产专供东南亚市场的外销军持,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均有大量出土。
在本次展览开展的同时,宁波博物馆还举办 “CHINA与天下: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论坛”,来自浙江省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总馆等多个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中国水下考古奇迹,互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成果,共同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培植与发展。
青白釉花口碗
南宋(1127—1279 年)
“南海I 号”沉船出水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景德镇窑产品。碗内外根据口沿的花瓣形状突起,筋脉成直线。在釉色深浅变革下,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今年是宁波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作为2018年第一个重磅推出的大展,《CHINA与天下: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表示了宁波博物馆一向秉承的“开放办馆”理念。宁波博物馆馆长王力军表示,联合全国22个文博单位共同举办这次大展正是海丝精神的表示。同时,他也透露,今年宁波博物馆还将引进金玉大明:郑和时期的宝贝展、茶马古道——8省区佳构文物联展、古代埃及文物展等精彩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