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女性如何做环保?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论坛上、在形式多样的民间环保活动中、在环保人圈中,生动着越来越多女性的身影。她们中有圈中有名度很高的“老人”,也有环保领域的新兵;她们带着新鲜的环保理念,在生活中践行,在奇迹中落地,在环保之路上不断探寻,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本刊从本日开始,聚焦年轻的环保女性,讲述她们的环保新理念、新主见、新故事、新行动。她们是一批环保新达人,在资源循环、垃圾减量、零摧残浪费蹂躏生活、绿色发展之路上,不断找寻和书写着自己独占的那份答卷;在一起努力和坚持中,她们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资源循环的效率。而目前的情形是,循环再利用这个通道中有很多断裂,渠道的欠亨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富东燕

采访张淼前,在几次垃圾分类的研讨会上听过她的发言。几次发言,涉及垃圾分类的不同方面,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当时就感慨:“这个女孩怎么什么细分领域的情形都知道呀!
”
怀着好奇心,关注到R立方的微信公众年夜众号,才知道,张淼创立的R立方所要做的事,是打通不同品类垃圾的各种回收方法和渠道。“我们是一群为垃圾猖獗的小伙伴。各种废品和闲置如何回收,谁能回收,我们统统知道……”在"大众号后面,张淼这样先容着自己和团队。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资源循环的效率。而目前的情形是,循环再利用这个通道中有很多断裂,渠道的欠亨顺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在一家咖啡馆里,张淼正式接管了的采访。
“做环保光有情怀是不足的,更须要专业,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这件事。”张淼的语气,纯粹而武断。
从“不踏实”中再出发
高考填报志愿,张淼选择的所有专业都和环境干系。“当时正因填报志愿而迟疑不决,有时看了一本书——《老海失落踪》,受它影响比较大。这本书讲了一个叫老海的人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但当这个地方被曝光后,不断蜂拥而来的人们毁坏了这里一种珍稀猴子的生存环境。面对人类为了私欲的各类猖獗,老海愤然弃世……”
本科毕业后,张淼连续为环境而求学,在北京大学攻读了环境工程专业。7年的专业学习,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学科根本。
在职场里经由几轮“折腾”后,张淼逐渐回到了自己的初心:选择去一家国际NGO机构,做环境调查、政策推动等干系事情。
“我在那里事情了六年,每当做的事带来政策上的改变时,以为很有造诣感。”但同时,张淼也常常感到无奈和无助,“很多时候我们推动了政策上的变革,但从中心随处所,如何实行,末了能实行成什么样,能改变什么,都是未知数。”这种不愿定性,让张淼以为很不踏实。
“有一年,我们在湖南衡阳做重金属污染的调研,之后先容了环境状师帮助村落庄里的孩子做集体诉讼。由于当地工厂的违法排放,那里很多孩子都血铅超标,终极,诉讼是赢了,但十几个人的集体诉讼,只赔付了2万多元。”张淼一想起当初的结果,依然嘬着牙花说,“这事有点太扯了!
”
见证了太多困难的维权案例,看到了太多偏远地方村落民的无助,张淼决定重新梳理思路,做一些更接地气的事。
探求更接地气的切入点
资源循环和节能,是张淼一贯关注的环保领域。她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本日,要做到既知足大家的生活需求,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循环和节能是最好的切入点。
“我决定自己来做这个事。”只管一开始张淼还没有想清楚详细怎么做,但她清楚的是:“这便是我未来二三十年一贯要从事的领域。”
2017年一整年,张淼做了几件根本事情:调研其他国家在这个领域的详细做法;向海内干系专家请教,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形;建立R立方微信公众年夜众号,向"大众遍及宣扬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微旗子暗记的客服,帮助大家办理垃圾回收的渠道问题,同时理解大家的回收需求……
2017年11月,经由一段韶光积累,R立方的回收渠道数据库上线,陆续公布了"大众最须要回收的品类,及很多面向"大众年夜众的回收渠道。
“你问我哪里能回收什么东西,我都能见告你。”那段韶光,只要有机会,张淼最喜好跟人说的是这句话。从普通的衣物、书本,到分外的药品、电池、电子产品,什么渠道可以回收、哪些回收渠道做得到位、哪些态度敷衍,一年的调查,让张淼心里“门儿清”。
最初,张淼的设想是做成一个全品类的回收公司,但创造这须要重资产投入。于是,张淼决定,先做一些轻投入的项目,在不断加深对行业的理解中,探求机会。
把稳到,R立方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内容丰富:每周一,会呈上新鲜出炉的一周环保行业新闻,险些每次都有翔实的R快讯和独到的R点评。均匀每周还会有两篇关于垃圾减量和回收的案例先容,或者科普文章,涉及回收的方方面面。而随着在圈里有名度的提高,张淼创造了一条商业思路。
“以前,常常有个人或公司咨询垃圾回收的渠道,我们一样平常是把可以对接的机构电话给对方。今年,有几家大公司找到我们,想在办公室做垃圾分类,我们以为大略地给个电话已经不能知足他们的需求,要做的是把这项做事做成一个类似工具包的产品,个中包括针对公司详细可行的办公室垃圾分类、回收流程,员工培训方案等。”张淼表示,目前这项做事正在完善细化中,这月尾就可以上市。
除了给企业供应做事,张淼也正在和一些大的机构谈调研互助,“做调研是我和团队比较善于的,希望把这项业务做成表示我们代价的盈利点。”
资金还是最大的困难
从公司成立至今,基本运营紧张靠张淼自掏腰包,以及从基金会筹来的少部分资金。
“资金还是最大的困难,如果可以尽早办理资金问题,我就可以把团队扩大一些,目前我有点分身乏术了。”张淼说。
在张淼心里,希望把公司做成一个有自我造血能力的社会企业,而不是一个公益机构。“我们要拿出经得住市场磨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办理方案,如果只靠基金会筹款的办法来坚持,很难长久。”对付这点,张淼想得很清楚。
鉴于目前全体垃圾回收行业缺少标准,前后端断裂等问题,张淼的想法是:用五年韶光,把行业的链条梳理清楚。“一些做环保的NGO,对行业理解不足,专业性有些不敷。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前真个分类,但后端没有对应的回收渠道,那事情就白做。我们便是要把渠道问题办理好。”
张淼坦言,自己不是野心勃勃的企业家,没有抱负把公司做得多大,只要能扎踏实实地为行业的发展起到浸染,就可以了。但张淼自打“动身”就想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由于她深知自己选择的不是一条大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