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回事?你有没有碰着类似情形?如何避雷?
一、注册编号内外有别
以前,国外工厂只有一个注册编号,俗称“厂号”。
《中华公民共和国入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海关总署248号令)和《中华公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249号令)最新哀求:国外工厂要有两个注册编号:一是“所在国家(地区)注册编号”(不妨称为“外号”),二是“在华注册编号”(不妨称为“内号”)。

“外号”(所在国家(地区)注册编号):所在国家(地区)给工厂授予的注册编号。由于国别、产品种别、监管部门各不相同,“外号”千差万别,五花八门。
“内号”(在华注册编号):为了便于管理,中国海关为每个国外工厂授予的注册编码。在华注册编号为18位,由4位大写字母和14位数字组成,详细为:C+3位国家代码+4位产品种别代码+6位日期+4位顺序号。与“外号”比较,“内号”最大的特点是整洁划一。
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色报告”功能所利用的报告规范为“2018版报告项目”,2022年将开始履行“2020版报告项目”,但是详细履行韶光仍待定。那么根据第103号公告:2022年1月1日起启运的输华食品,在入口报告时应在报关单“产品资质”项下“入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证书栏(容许证种别代码519)规范填写该企业在华注册编号。
在华注册编号为18位,由4位大写字母和14位数字组成,详细为:C+3位国家代码+4位产品种别代码+6位日期+4位顺序号。
二、内号要填报,外号要搞准
外号是国外固有的注册编号,内号是中国授予的注册编号,二者各有各的来源、各有各的用途,缺一不可、无法相互替代。
因此,海关哀求内号、外号必须同时报告。
对付内号:
2021年12月,海关总署发布2021年第103号公告。该公告的详细内容是关于248号令、249号令履行干系事宜,个中第四点哀求入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的入口报告时填写内号:
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色报告”功能所利用的报告规范为“2018版报告项目”,2022年将开始履行“2020版报告项目”,但是详细履行韶光仍待定。那么根据第103号公告,目前的哀求是:2022年1月1日起启运的输华食品,在入口报告时应在报关单“产品资质”项下“入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证书栏(容许证种别代码519)规范填写该企业在华注册编号。
对付外号:
外号还是原来说的厂号,只是中国海关对外号做了“标准化”,现在必须把厂号写全乎喽!
不管是内号、外号,不管是入口报告,还是产品标签标识,以及随附的官方证书、检测报告等提交给海关的报告材料,一是要分清内号、外号,不要稠浊,二是一定要填写准确,一点都不能少!
这好比发电子邮件,每个字符(包括@和小点)都要100%准确,否则肯定发不出去。
其余请把稳:在海关总署“入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系统”中,内号、外号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不管是外号还是内号,都不能填错,否则海关系统会自动报错,造成无法报告。
在哪查完全的内号、外号?查询单一窗口,或者根据肉类、水产企业的国别和工厂号,通过优顶特外洋工厂小程序查询:
三、编号的背后,是监管的信息化、标准化、当代化
优顶特研究院剖析,上述变革反响出一个大的趋势:入口海关报告信息化、自动化进程正在加速。
在以前,境外工厂注册编号格式、是非互异,是否已经在华注册、填的是否精准,全靠人工审单,费时、费力、随意马虎出错。现在通过升级单一窗口、上线境外企业注册系统(CIFER),实现了工厂注册编号等信息的自动校核。
因此,2022年1月1日前后履行的248号令、249号令、103号公告和上线的CIFER系统,是入口食品监管体系的一个当代化、信息化的大动作,具有几方面重大意义:一是实现入口食品境外企业全注册:把所有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注册管理,为国门安全筑牢防火墙;二是实现入口食品监管信息化,搞好“新基建”;三是大步推进入口食品安全监管当代化进程;四是完成入口食品监管的关检深度领悟。
四、暂时的麻烦,换来往后的不麻烦
各方要完备适应新的制度、系统、操作,肯定须要一个过程;部分企业可能会经历一个“阵痛期”。但长远来看,入口食品监管的当代化必将大大提高通关效能、惠及广大企业。换句话说,如果说“麻烦”,那也只是这段韶光麻烦一点,往后就更方便了。
优顶特研究院将密切跟踪有关后续情形,当然我们也希望广大入口食品从业者,多多通报海关新规等干系的信息给境外工厂和出口商,让他们足够重视,充分理解,确保向中国出口符合中国法规和标准的产品,以避免更多问题涌现,也为广大货主减少不必要的丢失和麻烦。
感谢Kitty供应线索。
优顶特研究院为了知足广大朋友的需求,推出注册代理及入口合规咨询做事,并在来日诰日(5月20日)举行第一期入口食品注册热点分享,揭秘海关“神秘代码”,希望能为大家供应参考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