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二楼不雅观光区,透过10米多高的落地窗,富士康源康植物工厂的10多层栽种架上,上百种蔬菜已经郁郁葱葱。
鲜为人知的是,在富士康这个环球最大的代工厂内部,还隐蔽着一个亚洲产量最高的“植物工厂”,它们听着音乐终年夜,日产量达2.5吨。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园地。而是紧跟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热潮,与田间地头里刨食截然不同。

这是怎么做到的?9月25日,南方日报、南方+走进富士康龙华科技园区,探秘富士康源康神秘的AI“植物工厂”。
拜访:像车间流水线一样生产蔬菜
穿好防尘服,戴好头帽、鞋套,风淋室是进入源康植物工厂的末了一道工序,可以起到杀菌、除尘的浸染。
为了担保蔬菜的安全,全体成长环节都是处于没有污染的事情状态。普通参不雅观者也只能隔着落地窗不雅观看。
这里,植物生产车间都是在高标准的净化车间内,就连营养液也是可入口食品级,所产蔬菜自然无重金属污染、无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这颠覆了外界对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认知。
青菜、莴笋……市情上常见的蔬菜都能在这找到。数据显示,富士康源康植物工厂栽种面积已超过2.3万平方米,栽培种类上百种。
与土耕不同,植物工厂采取营养液栽种造就。每种蔬菜所需的营养元素不同,营养液的身分和配比很主要。源康植物工厂的营养液中还会根据一定比例选择性添加草木灰、烟叶粉、蚵壳粉以及益生菌。
与传统农业靠履历垦植的办法不同,源康植物工厂每棵蔬菜从一粒种子开始,都会全程跟踪记录建立大数据库,包括成长排期,环境的温度、湿度,营养液的EC值、PH值、DO值平分歧属性的参数。
富士康为什么会“跨界”农业?原来,2009年台湾地区水灾之后,为帮忙受灾居民当地就业,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开始考虑用现有的技能改造农业。
探因:自造“太阳”,对植物“康健体检”
植物生产须要光合浸染,拿什么代替太阳光?这不得不提植物工厂的关键技能之一,即“人造太阳”。
源康自有研发适宜植物成长的“人造太阳”,较⼀般常见LED光源可节能70%以上,不仅温度低,还可以依据不同植物成长供应光合浸染所需适宜光谱,拿掉不须要的光谱;车间经由风雅的散热及风动方案,在⼀定的温度条件下可以不该用空调。
当然,这统统都是建立在节制植物成长的事理合营科技运用根本上,才能打造自然有效率的栽种环境。
“人造太阳”只是浩瀚核心技能之一。借助导入微型⽓候、温湿度环控、植保、自动化掌握、大数据记录与 AI 利用、微⽣物发酵液态肥灌溉、成长履历等 ,实现模组化,规模化,生产质量可预期的目标。
在栽种区内,安装着数以百计的高清摄像头,它们24小时一直歇地智能监控,实时洞察着上百种蔬菜是否有非常发生。
比如,摄像头将萌芽盘拍照后,对图片影像处理,进而撷取萌芽形态轮廓、打算与定位处理,自动打算出发芽率和不良幼苗定位。智能化的机器手臂可以应时移除不良幼苗。
叶片受损、叶缘黑褐化、叶片黄化、新叶溃烂等情形,通过聪慧检测模型,对病症进行侦测,
除了给植物做“康健体检”,这套系统还能对植物作“成长预测”,即辨识植物成长与关联数据,找出适宜可掌握之组合模型。
“传统农业仅有20~30%的肥料有效使⽤,90%以上用水量均流失落摧残浪费蹂躏,而在聪慧工厂,仅需传统农业10%。”事情职员先容。
品尝:采摘后可直接入口,口感不输普通蔬菜
目前,植物工厂栽种的蔬菜已在供应富士康员工餐厅,也对一些零售连锁开放,定位为中高端。
为了让食客有更好的体验,在靠近餐厅的一侧,橱柜上摆放着五六个品种,都成长在一个小碟之中。
由于成长环境较为干净,这里的菜叶可以直接摘下来生吃,现场好几位参不雅观者忍不住摘下几片叶子“尝鲜”。
南方+也是第一次看到了用于提炼芥末的叶子,摘了一片叶子试了下,的确有轻微的芥末辣味。
而在桌上,还有成长在“微⽣物发酵液态肥”中的蔬菜,其根部完备浸泡在营养液中。近间隔不雅观看让围不雅观者感到新奇。
在正式开餐之后,端上来的都是一盘蔬菜沙拉,这些大多是在这里出自富士康。那么,流水线上种出来的菜好吃吗?
虽然用的是无土栽培,很多人以为味道不一定会有“菜味”,不过,在南方+的品尝过程中,彷佛和常见栽培的蔬菜口味差别并不大。此外,午餐还有一些富士康自产的玉米、猕猴桃汁等等,就餐体验还比较愉快。
目前来看,这些蔬菜基本销路不愁,本身富士康也有足够的市场体量。在富士康大陆的园区,均匀每一天有100万个鸡蛋被端上餐桌,超过600头猪,3000只鸡鸭,500吨蔬菜、瓜果、根茎类被烹制成美味。
“节制了关键的技能之后再规模化生产,未来本钱也将进一步压缩,推广空间比较大。”事情职员说。
【】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南方家当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