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时期周刊》评出了过去十年十大电子产品,2012年发布的特斯拉Model S榜上有名。
电子设备,让普通家轿有了碾压豪车的可能从《时期周刊》这波操作不丢脸出,汽车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现在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实际上,近十年来汽车电子设备发展之快,是其他许多传统的汽车技能望尘莫及。
▲十年前的紧凑级轿车,车上的科技电子扮装备寥寥无几。

例如,十年前在售的顶配紧凑级轿车,其搭载的电子设备仅包括倒车影像、定速巡航、电子防盗、遥控钥匙、中控彩屏、单碟DVD、自动大灯。这些电气化配置在十年后智能互联大屏已经遍及的本日,已经没有了当年只在顶配车型上才配备的尊贵身份,特殊是单碟DVD,就好比是出土文物一样平常。
▲当车机拥有蓝牙播放功能后,CD机已经被大部分用户遗忘。
如果把这些汽车电子设备看作是电子产品,就显得统统都很正常。我们翻出10年前的电脑或手机,只管功能正常,但相信大家都不再乐意利用它,由于它们的运行速率,已经赶不上现在人们的需求了。一贯以来,电子产品都遵照着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我们可以大略地理解成,一款全新的电子产品,一年半往后它的运行速率已经开始变慢,再过一年半它就只能勉强合营新软件运行,而当5年过去之后,就成为淘汰的产品,也便是俗称的“电子垃圾”。
▲2015年发布的手机,它们还能适用于本日吗?
这个影响IT行业超过半个世纪的定律,放在汽车电子设备上会成立吗?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不断丰富,摩尔定律在汽车电子设备的发展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例如10年前,以奥迪等豪华品牌为例的高端车型开始推出自适应巡航的选装功能,该功能便是智能赞助驾驶的雏形。到了本日,智能赞助驾驶已经发展到L3级别,并且制造本钱得到了大幅低落。
▲当年奥迪推出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曾让用户拍手称快的自动跟车功能,在本日已经失落去了高真个光环。
当年新车售价高达105.8万元的2010款奥迪A8L 3.0 FSI,作为百万级豪车,在当时标配了定速巡航功能,而自适应巡航功能仅作为选装配置。而现在,购买售价21.37万元的奥迪A3,再额外增加10500元,就能得到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系统。而其它品牌的新车中的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功能,已经下探到10万元级别的车型,比如售价11.98万元起售的丰田卡罗拉、11.88万元的吉利缤越运动款等等。
▲十年前百万豪车的车厢,小尺寸中控屏在当时已经相称奢华。
▲现在售价十几万的普通轿车,车厢的科技化程度足以碾压十年前的车型。
▲十年前,要价百万的豪车,自适应巡航也只是选择配件。
▲十年后,同样的豪华品牌,自适应巡航功能虽然依旧为选装件,但功能已经升级至全速域,并下探至入门级车型
▲自适应巡航功能,已经不再是豪华汽车品牌的专属功能,十万元级别的家轿同样配备。
巡航系统的升级,只是汽车电子设备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还有车载导航功能、多媒体功能以及时下火爆的智能语音互联功能等等。这些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改变了我们的用车习气,乃至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基于丰田TNGA架构打造的车型,卡罗拉,荣放、凯美瑞等,标配了丰田TSS智行安全系统,系统中的预碰撞安全系统、车道偏离预警功能、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等以往只涌如今豪车上的功能,如今已经成为普通家轿的标配,让消费者沾恩。
汽车成了“电子快消品”?
对付电子设备在汽车产品上的快速遍及、进化,有人把汽车列入到快消品的范畴。快消品一样平常指那些利用寿命较短,消费速率较快的消费品,与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的传统不雅观念正好相反。那么,电子设备的大量装备,真的会大幅减少汽车的利用寿命吗?
▲车载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会让汽车的利用寿命大幅低落?
产品的寿命,反响在产品代价上。以普通电子快消品为例,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二手残值极低。以我手上一台还能够正常利用,购于2013年的条记本电脑为例,新机售价为4599元,但二手回收价仅为210元,7年残值率为4.6%;而苹果手机被誉为最保值的电子产品,但手上一台在2015年花近6000元购买的iPhone 6 Plus手机,同样功能正常,但二手回收价仅为320元,5年残值率仅为5.3%。与当年新品比较,如此低的二手残值,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了“电子垃圾”。
▲经由几年韶光,当初代价不菲的电子产品,已经变成“电子垃圾”。
然而,这种低残值的征象,并没有在汽车上得到表示。一样平常情形下,汽车的3年保值率在60%以上,纵然拥有十年车龄,残值率也在20%旁边。在2019年底,一朋友就花了4万元,购买了一辆新车售价13.98万元的2007款的丰田卡罗拉,只管拥有12年车龄,但二手残值却高达28.6%。要把稳的是,这款车搭载的电子设备,只有原车的多碟CD系统以及后期加装的倒车雷达。
▲纵然车龄超过十年,乃至没有智能化的电子设备,但汽车并非如电子快消品一样一文不值。
由此看来,如果将电子设备越来越丰富的汽车归为“电子快消品”,是不现实的。一贯以来,汽车作为人类出行代步工具的性子,始终没有改变过。而加入了丰富的电子设备之后,只不过让汽车这个出行工具在利用上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舒适,电子设备只是让汽车的功能锦上添花而已。
▲车载电子设备主导下的汽车智能化“革命”,并没有改变汽车的实质,只是让汽车锦上添花而已。
买车,真没必要追“新”更为主要的是,电子快消品因其市场寿命短的特点,新产品每每会采取刚完成研发不久的电子硬件。比如现在的智好手机,在每年推出新的处理器芯片后,很快就会有新手机涌现。但汽车不一样,为了确保安全性、耐久性、稳定性,汽车的开拓韶光每每需耗时几年,最短的也须要24个月,与消费级电子产品完备不同。
▲汽车的研发,是一项系统而繁复的工程,耗时之长,使其无法做到与电子产品一样快的更新频率。
因此,我们在购买拥有最新电子设备的汽车时,它已经后进了。例如刚刚才开始搭载在量产车上,能够实现L3等级自动驾驶的Mobileye EyeQ4芯片,在2019年初已经更新迭代到EyeQ5了,在硬件上实现对L4等级自动驾驶的支持,到终极搭载在量产车上最快要到2021年。
▲利用Mobileye EyeQ4芯片,可实现L3等级自动驾驶的车型在实现量产前,下一代能支持L4等级的EyeQ5芯片已经研发出来了。量产汽车与智能化技能之间,存在着代差。
此外,更新速率慢的不但有硬件,还在于软件层面。现在很多车厂在新品发布时宣扬的技能亮点,实在只有硬件的支撑,而实现功能的软件,则需依赖日后的OTA升级。如果汽车是快消品,这样的软、硬件的更新速率速率,真的太丢人了。
▲OTA升级,让汽车产品的功能可以通过“打补丁”的办法实现。
汽车电子设备种类的不断丰富、功能的逐步完善,的确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舒适、安全的用车体验。但是,电子设备的利用寿命远低于汽车本身。以是,我们在选购新车产品时,并不应该将重点放在表示科技化的电子功能上,更该当选择机器品质有担保,在日常利用中掩护本钱低的车型。
文 | 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