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3月发布的最新报告《环球电子废物监测(2024)》显示,2022年环球电子废物产生量高达6200万吨,较2010年增长了82.35%。同时,电子废物产生的速率比正规回收速率快了近5倍,2022年环球仅22.3%的电子废物被妥善网络并回收利用,不合规处理办法造成污染的经济本钱高达780亿美元。估量到2030年,环球电子废物产生量将比2022年增长33%,回收率将降至20%。
电子废物,也称电子垃圾,常日指被个人或企业废弃的电器或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个中多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溴化阻燃剂等有机污染物,如不经由回收和规范处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毁坏正常的生态系统乃至直接威胁人类身体康健。此外,与常规电子废物报废处理废物流不同,废弃汽车内部的各种电子设备、军用设备、空间废物等新兴废物流尚未被列入电子废物的范畴。这意味着,在近12年来环球电子废物年产生量险些翻了一番的“成绩”背后,现实只会更加严厉,而且这还是在环球仍有 26 亿人无法利用互联网、其电子设备更新换代较慢的背景下发生的。
天下正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更广的领域利用更多元化的电子设备,而随着互联网在偏远地区逐渐遍及,电子终真个利用量也将持续增长。数字家当化和家当数字化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资源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花费,但比较家当发展带来的电子废物产生量增加,不过是稍作缓解的程度。

我国正大力造就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将使以当代信息技能创新为根本的我国数字家当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发展,相应的,新的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的利用量也将大大增加。21世纪初我国电子废物年产生量为100多万吨,2017年为720万吨,2019年增至1010万吨且逐年递增。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电子废物年产生量将达到2700万吨。目前,我国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有手机、电冰箱、空气调节器、吸油烟机等14种,数字化的转型会让这一目录更加丰富。再加上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各种新产品,若得到广泛利用,一定加剧当前电子废物处理滞后的问题,这就哀求我们必须格外重视电子废物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一贯武断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建立了比较完全的电子废物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生产任务制延伸制度,齐抓共管格局已经形成,回收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呈现。如今,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正规处理企业的处理能力已由2012年的0.46亿台/年增长至2020年的1.64亿台/年,年实际处理量由2012年的101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8498万台。电子废物处理技能不断提升、规模持续扩大,让我国绿色发展道路带来的环境效益持续显现、资源效益加速转化、社会效益得到提升。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同时也因此“绿”为底色的生态生产力。首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依赖传统的资源花费,而是强调创新驱动,个中就包含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不断创新电子废物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范例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过程调控、协同利用与家当循环链接等技能,占领制约废物源头减量减害与高质量循环利用的技能与设备难关,打造能将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等废旧集成产品,乃至废旧高铁机车、飞机、风电机组等重型装备关键零部件进行智能拆解与高代价再利用的家当技能,全方位提升再利用能力。其次,从电子废物管理的角度看,有关部门应连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电子废物行业规范管理,高水平培植包括电子废物处理在内的环境根本举动步伐。再次,从家当链角度看,电气设备和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处理环节,都必须遵照低碳、清洁、节能、可循环、能共享的原则,推动电子产品的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第四,必须强化企业环境任务,完善电子废物回收网络,提高电子废物循环利用效率与收益,鼓励各品类电子废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与电子废物干系的再制造家当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电子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新选择,在降落本钱的同时,也将潜移默化地塑造环境友好的态度与意识,为加快企业绿色转型增长一股社会监督的力量。未来,中国将持续武断践行以“绿”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干系家当升级,为环球电子废物环境管理的难题贡献中国聪慧。(作者是湖州师范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教授、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央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