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明确,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贸易总量迈上新台阶,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300亿元公民币;贸易构造更为优化,一样平常贸易占比达35%以上,加工贸易占比达25%以上;工业企业出口占比达40%以上。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方案》提出了多项紧张任务。在区域布局优化方面,提高柳州、桂林、贵港、玉林等市汽车及零部件、机器装备、生物医药、轻纺产品等传统家当外向度,重点推动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挥自身上风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推进南宁、梧州、北海、钦州等市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培植,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临海加工制造等加工贸易家当提质发展,做大加工贸易。支持南宁市培植国家加工贸易家当园,打造南宁—桂林—梧州—北海—钦州电子信息家当带。
加快贸易促进平台培植。支持南宁市培植环球贸易港,打造“中国-东盟展览会‘4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推进中国-东盟展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培植。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植,大力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支持培植一批外洋仓。支持南宁、柳州、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等市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做事外包转型升级,支持南宁市培植好中国做事外包示范城市,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做事外包。
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海关核查模式,推进“网上核查”改革。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进全流程作业无纸化。加快推进“单一窗口”功能覆盖国际贸易全链条。优化进出口管理和做事。积极推动扩大出口退税无纸化报告范围,持续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有序扩大贸易外汇进出便利化试点,便利跨境电商外汇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