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产品回收首重隐私安全
日前,北京市场监管局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搜聚见地稿)》,对隐私保护这一“软需求”给出特殊规范——回收经营者应该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掩护客户隐私权,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干系信息。
点评:身处信息爆炸时期,紧盯数据安全这一牛鼻子,减少二手回收可能造成的信息透露,是广大电子产品消费者的共同诉求。干系部门有必要将此列入信息保护整体范畴,提高个人信息透露违法本钱,让一些人不敢“伸手”。干系厂商该当有事前戒备意识,建立一键打消个人信息的有效路子。回收经营者应严守行业规范,以专业技能干专业事,不断推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走向正规化。(鲍南 | 北京日报)

2、“自行车热”是回潮更是进步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自行车,如今正强势回归城市生活。自行车销量也因此水涨船高。目前不少有名品牌自行车生产厂家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市情上堪称“一车难求”。
点评:朝阳东升的骑行热与更广阔的生活风尚、时尚潮流互相交织,包括旅游热、长跑热、健身热、节食热,以及断舍离、极简主见、去消费主义等生活理念,共同推动私人生活办法的变革。各类探索都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物质和文化产品日益充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日益提高的情形下,我们该当建构什么样的生活办法?(封寿炎 | 光明日报)
3、“断亲”的年轻人没兴趣走亲戚?
亲戚之间不互动、不交往,青年“断亲”征象呈现蔓延之势。老话讲“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险些变成 “一代无亲,二代无表,三代四代谁也不晓”。很多90后、00后青年,都是独生子女,连兄弟姐妹都没有,二代就更没有表兄弟姐妹。亲戚观点逐渐淡漠,亲缘关系黏性险些损失,对现存亲戚之间的互动险些失落去兴趣。
点评:社会要为年轻人唤醒亲缘不雅观念创造有利条件。亲缘关系脱胎于传统社会的不雅观念与习俗,亲缘关系的淡漠也肇因于诸多传统的消散,如年味淡了,各色传统节日,都变成了美食节、购物节。如何让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让那些本应团圆团圆的传统节日回归本真内涵,成为年轻人与亲戚互换互动的载体,恐怕也是须要负责面对的课题。(肖襄 | 中国青年报)
整理/广州日报·新花城:胡俊
来源/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原文有删节)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