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VR) 技能,由于其能给用户供应沉浸式和互动式体验,已经成为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研究的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能。将虚拟现实技能与非侵入式的头皮神经电极 (EEG) 相结合的 VR-EEG 系统可以记录人类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大脑活动,对付揭示人类认知和神经由程具有主要意义。
7 月 24 日,络绎科学将推出第 159 期「学术 Online」系列活动,以【可与 VR 眼镜集成的脑电丈量(VR-EEG)海绵电极】为主题。本次活动约请到了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李红变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导电海绵头皮神经电极的 VR-EEG 系统的干系内容。
论文亮点

本事情开拓了一种基于 PEDOT:PSS 润色的三聚氰胺柔性导电海绵(PMA)头皮神经电极(EEG),并通过定制的柔性电路(FCA)将其集成在 VR 眼镜上制备了 VR-EEG 系统,实现了虚拟现实环境中在无发区域和头发区域的同时多通道脑电波采集。在此根本上,进一步开拓了基于该 VR-EEG 的脑机接口技能,实现了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对脑电波关联性负变 (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干系性记录,分类准确率达 0.66±0.07。
活动韶光
2023 年 7 月 24 日 21:00-22:00
分享高朋
李红变于 2008 年在南京大学得到博士学位,之后于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互助导师曹安源教授。2011 年 7 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央先后担当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期间,于 2014 年 12 月至 2015 年 6 月在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互助导师胡良兵教授。于 2022 年 6 月加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鲁南姝教授课题组任 Research Associate,紧张研究方向为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构造的柔性生物电子器件。
主持人
宋晓雪目前在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Federico Rosei 教授和张龙教授辅导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集中在电化学剖析、表面改性和界面催化,已作为第一作者揭橥中科院 1 区 SCI 论文 1 篇。
磋商问题
1、为什么须要 VR-EEG ? 如何实现这项技能,以及 VR-EEG 如何运用于脑机接口中?
2、之前有一些针对无发区对脑电波丈量的研究,针对有发区研究的初衷是什么?
3、与传统的采取导电凝胶电极或者梳状刚性做电极不同,这项事情采取的是柔性导电海绵作为电极,那么选择它的成分有哪些?
4、在这项事情中碰着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5、在对柔性海绵的性能测试中有考虑到头皮出汗的影响吗?
6、文中宣布的柔性可与 VR 眼镜集成的导电海绵头皮神经电极利用寿命是若何的?
7、在利用过程中必须达到固定的头带压力才能得到准确的脑电波采集吗?头带压力可以根据佩戴舒适度调节吗?
8、目前神经电极与 VR 眼镜集成办法上的上风?
9、该事情的下一步操持是什么?
参与办法
本次活动为线上直播,为担保活动质量与效果,请点击络绎GO 跳转活动详情页进行报名!
报胜景利后,待内部事情职员审核通过,我们将与您对接详细会议信息。
本文内容不代表平台态度,不构成任何投资见地和建议,以个人官网/官方/公司公告为准。
#In Science We Trust#
小程序/APP:络绎科学
官网:https://www.luoyi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