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案,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要走心」。仿佛消费者都特殊感性,只要被文案冲动,他们就会放弃思考猖獗下单。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看下面的广告,你有什么觉得?
我想大部分读者可能和我一样,觉得这个广告“软软的”,纵然文案挺走心。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很主要的缘故原由便是:这个文案虽然打动了消费者的感性脑。但面对理财产品,消费者每每会动用理性脑做决策。资金是否安全?收益多少?这些问题都要经由理性剖析,不会由于冲动就盲眼前单。
最新的人类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卖力理性思考的区域(新脑)和掌握感情的区域(中脑),不能同时事情……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沉浸在电影的动听情节中,就可能不去理性剖析剧情是否合理。反过来,当我们特殊难过悲哀的时候,用逻辑的力量去思考问题,就能暂时压抑悲哀感情。—《落差》
大脑的这种特性,注定一句文案只能引发一种感情(要么感性、要么理性)。那到底是该当让消费者“冲动下单”,还是“理性消费”?
接下来,先容一种文案写作方法:感情推拉
实在,我们有4种感情可以用来写文案:理性→次理性→次感性→感性。详细怎么做呢?
第一步:画格子
第二步:写4个问题产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功能主要?这个功能会帮你完成什么目标?完成这个目标代表怎么样的代价不雅观?(如下图)
第三步:自问自答
我们用一款陶瓷刀做案例。
问:产品功能是什么?(理性)
陶瓷刀,不生锈
问:为什么这个功能主要?(次理性)
陶瓷不生锈
切水果没有铁锈味
问:这个功能会帮你完成什么目标?(次感性)
没金属残留的水果才康健
问:追求康健代表什么代价不雅观呢?(感性)
呵护家人康健
你比别人更快一步
我们再给一个家政做事公司写文案。
问:产品功能是什么?(理性)
替我打扫房间
问:为什么这个功能主要?(次理性)
打扫房间
不用亲自动手
问:这个功能会帮你完成什么目标?(次感性)
和TA一起
享受慵
问:这个目标代表若何的代价不雅观?(感性)
每天事情10小时,周末别再累成狗
安歇,是你的权利
利用“感情推拉”,我们得到了从理性递进到感性的四句文案。理性文案彷佛更随意马虎理解,更加可信,但彷佛很难唤起动机。感性文案则刚好相反,更随意马虎唤起动机,但不随意马虎被理解,可信度不高。我们到底该当选哪一句呢?
第四步:根据营销重点选择文案什么产品适宜理性文案?
如果你的产品只要说出卖点,别人自然就有购买动机。营销的重点是解释功能。这时候该当选择理性作为切入点。像陶瓷刀,偏理性的文案更得当。
什么产品适宜感性文案?
反之,如果你的产品特点,大家非常随意马虎相信。营销的重点在于唤起购买的动机。那么就该当用感性脑作为切入点。就像家政做事,偏感性文案更得当。
作者:周得狗,公众号:火柴营销实验室。
本文由 @周得狗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