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光端机的应用场合有哪些
多功能光端机应用场合:公安三四级网联网,主附楼光纤综合联网,武警(监狱)综合接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电力变电站应用,部队联网应用,高保真视频会议系统 ,闭路电视工业监视,学校联网应用 ,专用通信网。
飞畅科技近二十年专业从事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工业交换机、协议转换器等工业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欢迎前来了解、交流。
光端机是光通信系统中的传输设备,主要是进行光电转换及传输功用。一般用于电信、电力、监控、工业控制、视频传输等功能,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端机在安防中的作用,主要还是起到光端机本身的传输作用。光端机的作用是把一些传输距离比较近的信号转换为传输距离相对较远的信号进行传输,主要的作用是增加传输距离和在监控中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多路视频信号可以用一根光纤传输)。
光端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故障,以下是光端机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方法,看看专家是如何解决的。
数字光端机是将所要传输的图像、语音以及数据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再将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复用处理,使多路低速的数字信号转换成一路高速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还原的高速信号分解出原来的多路低速信号,最后再将这些数据信号还原成图像、语音以及数据信号。模拟光端机就是将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幅度或频率调制然后将调制好的电信号转化成光信号。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再把信号进行解调,还原出图像、语音或数据信号。
城域光纤宽带网 适用于电信、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集成等数据网络运营商
宽带专网 适用于金融、政府、石油、铁路、电力、公安、交通、教育等行业专网
多媒体传输 图像、话音、数据综合传输、适用于远程教学、会议电视、可视电话等
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光端机的业务种类要求有所差别
光纤收发器怎么连接
在实际的应用中,光纤收发器主要有下面三种基本连接方式:
环形骨干网
环形骨干网是利用SPANNINGTREE特性构建城域范围内的骨干,这种结构可以变形为网状结构,适合于城域网上高密度的中心小区,形成容错的核心骨干网络。环形骨干网对IEEE.1Q及ISL网络特性的支持,可以保证兼容于绝大多数主流的骨干网络,如跨交换机的VLAN、TRUNK等功能。环形骨干网可为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组建宽带虚拟专网。
链形骨干网
链形骨干网利用链形的联接可以节省大量的骨干光线数量,适合于在城市的边缘及所属郊县地区构造高带宽低价位的骨干网络,该模式同时可用于高速公路、输油、输电线路等环境。链形骨干网对IEEE802.1Q及ISL网络特性的支持,可以保证兼容于绝大多数的骨干网络,可为金融、政府、教育等行业组建宽带虚拟专网。链形骨干网是可以提供图像、语音、数据及实时监控综合传输的多媒体网络。
用户接入系统
用户接入系统利用10Mbps/100Mbps自适应及10Mbps/100Mbps自动转换功能,可以联接任意的用户端设备,无需准备多种光纤收发器,可为网络提供平滑的升级方案。同时利用半双工/全双工自适应及半双工/全双工自动转换功能,可以在用户端配置廉价的半双工HUB,几十倍的降低用户端的组网成本,提高网络运营商的竞争力。
飞畅科技,专业做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工业交换机、协议转换器等工业通信设备的厂家,自主研发品牌,欢迎前来了解、交流。
25万亿基建有哪些影响
根据最新的消息基建投资额已增加到34万亿了。
为什么放出如此大量的基金投资额
首先是2月份的PMI惨遭血洗,只有35.7,代表经济短期萎靡,这也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但是3、4月份PMI能不能重振雄风,谁也说不清楚。所以,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各省市都积极的在行动。
经济增长大家都知道靠三匹骏马来拉动。一只叫“出口”的马也因为疫情原因病怏怏,什么时候复原全凭天意。一只叫“消费”的马也被关在马廊里了,要走通还得看到5、6月份,疫情得到全面控制才可以。现在就只剩下“投资”这匹靓马了。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就成为了现在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与2008年是否可比?
当前34万亿的投资是未来几年的投资规划,并非像2008年一年内投完。而且08年的时候M2增速17.82%,当时并不是很缺钱,就好像年轻小伙累了休息会就好了,但是4万亿就像喂了大补药,立马精神,而后遗症也多多。而目前M2增速8.4%,经济体量也是08年3倍多,能承受住更大的剂量。
同时,这次投资中还包括“新基建”的投资。
传统基建包括建桥、修路等大开大合的项目,是以钢铁、水泥为主体的投资建设。而2008年随着钢铁、水泥和铝等一系列产品出口市场转弱,内化有限;当时继续加大产量,就造成了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直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时,还在解决历史遗留的产能问题。
而这次除了投资传统基建,投资方向还有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着眼的是未来的产业布局,更符合当下的发展。
34万亿的到来,对投资有什么影响?
整体来看,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利好,2008年释放4万亿后,大盘从当年10月底的1664点,一路反弹到2009年8月的3478点。而这两天,大盘也开始有了上涨的苗头,成交金额已经连续10天突破万亿。此时,布局一些优势板块的基金,享受国家的政策红利,就是极好的机会了。
当然,这类行业主题型基金,都是暴脾气,经常暴涨暴跌,需要你做好计划、调整心态。
我国还在迅速的城镇化过程当中,截至2019年,我们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60%,距离发达经济体的80%以上,还是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我们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的速度在提升,这1%的背后是1000多万人口。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超大城市和一线城市,虽然楼房越来越漂亮,商业中心越来越繁华,但是人口密度越来越高,道路越来越拥挤,停车越来越难,街道原来越狭小……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大型城市圈、超级城市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目前在不断推进和扩容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以武汉、重庆、西安为中心的城市圈,就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圈的扩大、人口密度的提升、经济联系的加强,对基建的需求也会更大,以笔者所在的杭州为例,无论是杭州主城区,还是大杭州城市圈,市内和城际交通仍然满足不了需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5万亿的基建投资不是一年就投下去,而是5年的规划。我们过去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受益于我们持续对基建等公共事业的投入,相信在我们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大规模的基建,仍然会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城市圈的融合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前提是要全国一盘棋,做好合理规划。
最后就要说到对股市基建概念板块的影响,未来1-2年,相关概念板块预计会有不错的收益。
为应对突发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托底作用逐渐凸显。不同于2008年的一揽子“四万亿”,2020开年的中央部署在继续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有意突出了新方向:2月以来,中央三次会议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的成长潜力,并提出要加快建设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传统基建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代表,聚焦于交通、能源等领域;新基建则发力于科技端,一方面着力开拓数字领域,另一方面聚焦传统基建短板,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科技基建,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补短板”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三月首周的盘面表现可谓近期大基建行情的缩影:特高压、5G概念等新基建板块集体发力上扬,建筑、建材、高铁等旧基建也表现强势。相应的,新旧基建两手抓,也成为多家分析机构的投资建议。
1
“新基建”:补短板,促创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基础设施,也是新型建设: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侧重补短板,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则更重创新。2018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基建补短板力度逐渐加大。此次疫情暴露出了物流短板、交运短板以及医疗短板,直接带动医疗、卫生领域成为补短板发力方向,如黑龙江2月发布《关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措施的通知》将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加以推进;也加大了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等保就业、促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需求,如广东3月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着重补足高等教育、应急保障等民生短板。另外,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基建”也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此次疫情导致的实体经济停摆,加速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也带动高端基建投资增长、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空白。从目前公布的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清单看,多地都计划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精尖产业作为主要发力方向,新型信息通信、城域物联专网建设也成为基础设施重点。立足当前,“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数联”的全面升级要求“新基建”满足全新需求;放眼未来,信息产业势必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基建”也应为未来的技术发展留出余地、朝未来的全新时代超前布局。
2
“老基建”:
中央投资加快下达,地方投资加速推进
在“新基建”水涨船高的同时,政策率先聚焦于“老基建”领域:从中央看,发改委3月5日消息称下一步将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铁路、机场、重大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从地方看,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高速公路、高铁、能源等领域仍是重要部分。这与传统基建对于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有关。从传统基建产业链看,基建投资牵动着上游的房屋建设、专业工程、装修装饰、园林工程,再上游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行业也息息相关。且传统基建项目能够加快发挥投资效能:加大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与前期准备,便能显著带动产业链运营、加快投资周转速度、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另外,资金来源对于基建投资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3月8日,今年已发行地方债1.29万亿元,募资用途向基建倾斜的特征较为明显,其中传统基建仍占较大比重。且去年下半年起地方专项债券可作为铁路、机场、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专项债用于资本金能够放大杠杆效应,叠加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加大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因此从短期配置看,“老基建”会迎来政策红利与资本追捧。其中,在“疫”后重建、刺激经济的政策重心下,顺应“稳增长”趋势的传统基建项目更将获益,交通强国战略下的轨交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建,以及中央部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都将乘上东风。
从2008年的“四万亿”,到2020年的“新旧基建齐抓并举”,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不曾有变。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基建托底,新兴基建发力”也成为大势所趋。从中长期配置看,“新基建”会是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实现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且其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到此,大家对城域物联专网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城域物联专网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