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印1950”,贵阳又将迎来文化新地标。
1950。
印象里,上一个以年代命名的文化创意园是多彩贵州城阁下的“梦想1958”。

一样的大白墙、红砖房,灰瓦木门窗。
年代独占,却每次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故事~
“新”与“印”
贵州新华印刷厂,被老贵阳人简称为“新印厂”。作为当年贵州省内最大的印刷企业,“新华”这个镌刻时期印记的词汇,同样寄托着人们的某种美好祝愿,就像“利群”“益民”“胜利”“跃富”一样,带着深深的时期印痕。
“印”是记录,也是回味。
油印机,蜡刻板,切书机……
我们总是被某种特定的视觉符号瞬间嵌入到某一个时期那个久违的场景中。
贵州新华印刷厂始建于1950年1月12日,前身是抗日战役期间创办的民营企业“时轮印刷厂”,曾经是贵州省以书刊印刷为主的国有大型印刷企业及书刊印刷的紧张基地。
旧物有余温。
作为我们曾经共同生活的参与者,它所能带来的早已不止往昔的温暖,更可以帮助身处纷繁时的我们,坚守内心的秩序与安全。
那样的“印”,是一种经由沉淀的从容。
与温润。
铅华洗尽的素雅,
别有一种超越光阴的美~
旧物焕“新”颜。
喜旧,不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创造、一种领会。
在回顾的底色中,新的故事正在垂垂上演。
正如她新的名字——“新印1950”。
榫卯与篆刻
故事即将开始,眼见皆为序篇。
离5月25日正式开放还有一些韶光,建筑工人们正抓紧做着末了的准备。
过道的石板路还须要做一些平整事情,散落在身旁的工具悄悄陪伴着他们。偶尔他们也会停下聊上几句,或远或近,听得懂或者听不懂,统统有序而和谐地进行着,成为老城区里最生动的人文默片。
榫卯。
是为了做成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各司其职,
也是彼此之间默契的相互合营。
篆刻。
是构成一种混乱中的秩序、杂芜间的平衡。
是被光阴磨去棱角的同时,
也为它镀上一层优柔的光。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我们总是这样彼此玉成,又彼此须要。
虽然我们并时时常关注这样的联系。
本来和后来
本来嘛,即便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用得久了,也会产生一份淡淡的、相互陪伴的情绪羁绊。
人与物之间的感情,本便是这样既深藏,又直白。
就像湿润的红墙底下开出了一朵残酷的小花。
旧旧的,是欢畅的。
旧旧的新,也可以是欢畅的。
“新印1950”,
让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旧人”,
可以在熟习的环境里感想熏染新的怦然,
让不理解这里的“新人”,
可以在陌生中找到久违的澎湃。
“新”与“旧”在这里相遇、碰撞、折叠后悄然领悟,又互为彼此。
本来,也就有了后来。
后来,
你总是常来。
而“亲斤·卩”,新印。
打不出来的偏旁,
是你对这个城市的偏爱。
“五一”期间
新印1950
迎来试运营期
园区由过去的新印厂老厂房改造而成
打造了包括1950广场、梧桐大道
城市展厅、文化空间
城市会客厅、榫卯晒台等空间
给市民带来集吃、喝、玩、
娱、购于一体的全新体验
园区将于5月25日正式和市民游客见面
地址:贵阳市云岩区新印厂路219号
撰文/拍照:代丹妮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