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时通讯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用报纸
眼下正值新媒体时代,即时通讯又如此发达,的确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报纸为什么一直没有被淘汰?
因为……首先得说明一点:冲击有负面冲击,当然还有正面冲击。
因为报纸的权威性、直观性以及公信力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我们所阅读的原创新闻,大多来自报纸,很多妙笔生花的评论都是建立在报纸提供的新闻上。说直接点,报纸是挖掘新闻,其他只是包装新闻。

其次,报纸并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它们每天把世界以一种协调一致的方式组织起来。说句极端的话,办得好的报纸,如果未能去读上面的某一篇文章,就相当于失去了以另一个可能的角度看待世界、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
此外,报纸存在的意义还和它的从业者相关。被称为“无冕之王”报纸记者肩负着神圣的责任: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公平负责,勇于用手中的笔杆子揭示各类社会问题,勇于为老百姓说真话说实话,勇于报道更多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人民服务。
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但请记住,“离开那张新闻纸,媒体融合终将死路一条”,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明明大家都在用手机,为什么还要出报纸!有的人会说报纸的权威不同,但我不这样认为,现在的报纸都有在自媒体平台注册账号,报纸与网络的信息基本上是同步的,不存在哪一个更有权威和公信力可说!在这里我只能说一点,不能因为你先进了,就逼迫所有的人与你一起先进!
社会这些年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几代人都能同时熟悉同样的新事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或者说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新的事物,只能依赖于老的传播方式来接受信息,有些人从年轻时就养成了一种看报纸的习惯,这些习惯也是很难改变的!宣传工作不是面向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而是面向全中国人的,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伟大的企业总是为了那么一小部分人留下他们的回忆,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但带来的社会价值却是无限的!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喜欢读书看报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书报之类的东西爱不释手,总觉得一期不买就不自在。二,一些有文化的中老年人都不太喜欢玩手机,有的对智能手机还不是很熟,出门在外无聊时,就会买些报纸看看。三,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年都会任务性的订一些报纸,便于工作人员在工作间隙阅读,了解一些信息,并且,公职人员在工作间隙看报和看手机其性质是有区别的。四,报纸的区域性比较强,有的东西你在网络上还不一定看得到。五,报纸上的一些重点内容可以用笔作重点记号,同时还可以收藏,便于需要时也可以拿出来重新阅读。六,由于过去的一些意识形态和惯性思维,一些人总认为报纸的可信度比较高,因此习惯于看报。
所以,由于以上原因,近些年报纸销量虽然受到了电视、电脑和手机等即时通讯的冲击,但总还是永远有它存在的理由。
即时通讯发达,为什么报纸还存在?对这个问题,我作为曾经的报人可以谈谈感受,并分享给大家。
即时通讯是一种社交工具,因互联网而生,并快速发展起来的。报纸,是一种新闻纸,是党的喉舌,地位不可动摇。
报纸是新闻纸,在办报过程中,不管是党报还是大众报(都市报)等都必须讲党性、讲原则,必须政治家办报,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传递党的方针和路线。在此前提下,报纸具有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随着传播途径和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崛起,传统媒体报纸开始全面融入新媒体,并走上了融媒体发展之路。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报纸的一切属性。融媒体的发展会促进报纸的阅读形式和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提升报纸受众范围,曾经是线下,现在是线上线下融合,更好扩大报纸的阅读面和影响力。
现在很多即时通讯及旗下的社交媒体,全靠传统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背书而发展起来的,即时通讯转发消息,增加了平台的浏览量,而消息的真实性源头全部来自报纸新闻和其他传统媒体或国家新闻通讯社。
报纸存在具有政治性和党性,这是必须存在的首要前提。存在的第二个前提是:报纸具有公信力、权威性、公正性,黑字印在新闻纸是经过层层严审了的,具有不可变更性,是最好的证据佐证。报社新闻记者采写稿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绝不能弄虚作假,记者的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准则是进行了严格规定的,不能踩踏和跨越任何红线。因此,事实的证据佐证,报纸不可替代。
存在的第三个前提是:报纸具有收藏性,它是实实在在的物品,可以永久收藏。
一些企业还愿意做报纸广告,主要基于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即时通讯虽然发达,时效性快,但报纸广告还有一定的市场。
综上所述,即时通讯再怎么发达,报纸这种传统媒体一定会长期存在,一旦利用好了即时通讯这个工具,走上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融媒体时代,报纸还会焕发出新的面貌来。
1、怀旧情节。不同年代的人,对应所接触到的通讯工具是不一样的。现在通讯虽然发达了,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更喜欢那个年代的东西,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怀旧。
2、功能未变。报纸和纸质的书是一样的,虽然现在网络科技通讯发达了,但是报纸和纸质书籍一样,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它们和网络科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文化传承。报纸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国家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一则新闻稿来说精炼重要还是详细重要
【传媒写作类话题】
谢邀。所谓新闻稿,从来都是不以长短论英雄;就体裁而言,新闻稿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甚至摄影,还有漫画⋯⋯
倒着说吧,漫画多题,无题是两个字,以中国画画法配文字多的是丰子恺,齐白石也有诗书画全才,外国人的则是古尔布兰生。
一图抵万言。摄影的本质与电影的本质是记录,中国传媒大学叫北京广播学院时被叫摄像的人会严正地纠正:不是摄像是摄影。
评论是传媒的旗帜和眼睛,评论员文章等同总编辑札记,有时候就称为社论,绝非可以三言两语,论点、论据、论证,并结论。
特写就是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被时髦地称为非虚构小说,四五万字不在话下,传媒曾以此为骄傲地组稿并发稿,从来不吝啬。
通讯和消息最有关联性,只凭消息,三五百字,且听全部,要有通讯一一精炼是大量细节的文字修养的提纯,不以长短论英雄。
不同的新闻稿肯定要求不一样,该精炼的不能详细,该详细的不能精炼。
有些新闻稿只需要说清楚事情就行,这个时候就要像女人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一眼看去,该看到的都看到了,既能吸人眼球又能主次分明。
有些新闻稿需要刨根问底,仔细说到每个细节,就像宫里选秀一样,要从头看到脚,既要模样周正,还得全身观察,不能有伤有疤,也不能有条没线。
写新闻稿的目的和意义
写新闻稿是为了媒体对新闻采编的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所谓新闻,是指所在地区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记者或者新闻爱好者及时真实地把这些事件采写成新闻稿,发往当地媒体,比如报纸、广播、新媒体等,让媒体得以刊登、采用,读者、听众以及网民可以及时了解这些信息,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知情权,另一方面避免了以讹传讹的谣言散布。
到此,大家对写通讯稿的意义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写通讯稿的意义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