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连老上海红绿灯都有,很多物件世面上已难觅
门口一辆老式自行车,车篮里放着鲜花,后座上摆着一个老上海牛皮行李包,这样一个独特的门面预示着这家个人收藏馆的特殊。走进去,会听到“叮咚”一声铃响,见告“躲”在二楼喝茶的老张,有客人来了。说是收藏馆,实在,这是老张的收藏品仓库,只不过,由于会支配,这里一点“仓库”的痕迹都没有,来到这里,就仿佛穿越光阴,走进了老上海的天下。
进门是一个老上海公用电话亭,老张把它支配了一下,表面贴了一张老上海画报和一张喷鼻香烟广告,电话亭里面张贴了老上海电影明星的照片,放着一份《报告》,刊登的是老上海服装界大亨——金鸿翔的鸿翔时装公司举行冬季大出清的,皮货大衣大甩卖。手摇的老式电话机当然少不了。

电话亭只是老张收藏的老上海街景“冰山一角”,他还收了红绿灯、公用电话标识牌、弄堂门牌号等各种举动步伐设备,“这个红绿灯我到目前为止只收到1个,也想再去收藏市场或者民间寻觅第二个,一贯没有找到。”
一块公用电话标识牌也是老张的得意收藏之一。“这块标识牌上世纪30年代的,表面现在也很少见了,你看它上面还印着哪个厂做了这块标牌,然后一个毛线厂捐赠了这块标牌给公用电话处利用。”老张指着墙上一块牌子先容。
老张的另一个更得意的收藏品是一块石头店招,那是旧上海赫赫有名的老酒“绿豆烧”店铺“庄源大酱园”的招牌,“绿豆烧”在当年的名气可能就像现在的茅台,绝对是虹口旅顺道一带最大的IP,“后来北外滩开拓,店拆了,招牌被我收藏了。这块招牌真的非常有收藏纪念代价。”
200盏灯各具特色,授予旧沙发新生
除了老上海街景的举动步伐设备之外,老上海家庭的室内陈设是老张的另一大收藏,尤以灯具、沙发居多。“灯具和沙发可以说是我的收藏‘强项’,灯具有台灯、落地灯、壁灯、庭院灯、吸顶灯等近十种,大约这十几年收藏过200多盏灯。”老张先容,他收藏东西不是看数量,而是看代价,“我的每件收藏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这200多盏灯,各具特色。”
在高下两层的收藏馆里,就摆了许多灯,从外不雅观看,灯罩、灯柱、底座等各个细节都不同。“比如这盏灯,灯罩上面镶嵌的是玛瑙;而那盏灯的灯照是贝壳做的,灯柱不少是铜制的,但上面的花纹都不同。”老张先容。
提及收藏老上海灯具,老张忆起十几年前的一桩事,“那次我得到,江宁路一户人家有一对很特殊的落地灯,我就跑去他们家里,灯果真很有特色,末了谈下来,一盏灯4000元,两盏灯共花了8000元。”
后来,个中一盏灯被人看中,非要问老张收购,老张看贰心诚,便忍痛割爱。如今,收藏馆还剩下一盏。看到,这盏落地灯是铜灯柱,可以调节高度,灯柱底座和上部连接灯泡处都有花纹,灯罩是一朵花的造型。
图中的落地灯当年从江宁路一户人家收来
为了收藏爱好,老张舍得投“巨资”,还肯花工夫和精力。曾经,他为了收藏老上海的画报,前后专门去了3次喷鼻香港,“我那时候听说喷鼻香港一些人家里有老上海画报收藏,就去那里的收藏市场兜,去寻觅。当然,有些是提前联系好的,只是过去把画报拿回来。”
“三五”牌座钟,老张说,绿色的才有收藏代价,咖啡色的太常见了
宝大祥包裹卖出去商品的包装纸收音机有些老上海的东西毕竟韶光久远,涌现了破损,乃至已经残破不堪,比如沙发,皮全坏了,只剩下骨架,老张会请来老师傅,对这些沙发进行二次“创作”,让它们抖擞新生命。
“单人、双人、三人、多人以及异形沙发,前后统共收藏过大约100套,拿回来往后基本上都要重新制作。”老张说,这些旧沙发收购后,他会买来头层牛皮重新制作,色调也很有讲究,比如绿色用的是中国传统色彩绿色系之一的“秋喷鼻香绿”,这种绿色在很多古老物件中都可以看到;还有渐变色系列,从米白色、米色,到淡黄色、老黄一贯到咖啡色;少数沙发有酒赤色,“老上海的沙发颜色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符合那个年代的审美、潮流和文化。
这个楼梯来自一幢老洋房
“出圈”成为老上海风情设计师,收藏馆溘然“爆棚”老张说,他自己走上收藏老上海物件这条路也是有时,“快20年前,我来沪太路市场给我当时的工艺品公司找仓库,看到这里竟然有人收藏老上海的东西,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加上自己也是上海人,年纪上去了,就以为老上海的东西逐步流失落了怎么办?得把它们收藏、保存起来。”
就这样,老伸开端“潜入”各个旧货市场收东西,去的最多的是如今已经拆迁的黄浦区东台路市场。
老上海物件收藏、空间设计爱好者张云财
收来的“宝贝”老张不是随意堆放在仓库里,而是将它们支配成了一个个场景,或是一个客厅,或是一个吧台,或者书桌一景,最“惊艳”的是一个老上海风情卫生间。走进这个卫生间,只见洗手台是一张旧时的红木装扮台,中间台面被一个洗手盆替代,两侧的装扮镜等保持原样,“这个是我自己改造的。”卫生间的马桶、喷鼻香烛、花瓣、喷鼻香水、雕塑等每一个物件都精心挑选,细节处处渗透着老上海大户人家的精细,卫生间一侧是一扇落地大玻璃窗,窗外摆放着绿植盆栽、奇石,如厕的时候欣赏老上海风情和自然风光,有一种别样体验。
在支配老上海风情陈设的过程中,老张逐步不再纯挚是一个收藏爱好者,而成为了一个空间设计师。
由于这些风雅、设计搭配适可而止的支配,老张“出圈”了,常常受邀去外头帮忙支配老上海情调的会所、酒吧,而他本人完备没有学过美陈,“我也没学过什么室内设计、居室支配,可能这是天生的觉得吧。”
老张的收藏馆在沪太路花鸟奇石市场已经近20年,那些历经岁月风霜的老物件“入住”早的也有近20年,晚的也有十来年。多年来,收藏馆也热闹过,但没有这次《繁花》播出后这么受关注。
“那天我快关门放工了,看到那位女士冒着大雨前来,我真的非常冲动。还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参不雅观,虽然不能说车水马龙,但比之前肯定是热闹。”更让老张愉快的是,一些参不雅观者在网上写了很多评论给他的收藏馆,“这些都是他们主动写的,有几个人写得非常好,看得出是至心喜好老上海文化。”对付这些参不雅观者的每一条评论,老张都负责阅读。
不过,老张说,他也不肯望收藏馆有太多人来参不雅观,“我这里的氛围倾向于安静,让老物件悄悄地讲述岁月的故事,只是为了生存,偶尔才接待客人来参不雅观,喝喝茶,我想一周两三天,或者一两天能有人来就可以了。”
参不雅观者在网上给老张写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