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漫长的韶光里,无论出点啥事儿,彷佛都能和“芯片”扯上点儿关系。
手机涨价?缺芯片害的!
汽车缺货?缺芯片害的!
显卡抢不着,也是缺芯片害的???
这……被“缺芯”闹得久了,我乃至一度疑惑,这只是厂商们合资想出来抬价的借口!

我就不信了!
芯片真就这么难造?我咋听说有人在车库里就能捣鼓出来?
最近,来自美国的小哥Sam Zeloof,就由于“自研芯片”火了。
年仅22岁的他,在自家车库里专一苦干,终于“搓”出一枚拥有1200个晶体管、真正意义上的芯片。
图片来源:虎嗅App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芯片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相称繁芜。
就算制作完毕,还须要经由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的考验才能够大功告成,期间须要无数高阶理论支撑、无数顶尖大厂的技能合营、无数精密仪器、数以百亿美元资金的投入……
那么,一个通俗俗通的美国大学生,是咋在车库里折腾出一颗芯片的呢?
看完备程我只有一个感想熏染——瑞思拜。
Sam Zeloof自己便是电子工程学专业的,为了“造芯”,他翻出了50年前的干系教材开始恶补。
刀片、胶带、烧杯、各种化学药剂和瓶瓶罐罐,代替了各种精密仪器,成为了他的“基本工具”。
图片来源:虎嗅App
在某些关键仪器方面,Sam Zeloof更是发挥了“主不雅观能动性”。
比如光刻机。
Sam Zeloof在亚马逊上买了一个会议室投影仪,再改装后安装在显微镜上,就成了一台“大略单纯破产版”光刻机。
对了,就连这台显微镜,也是他在拍卖网站上花1000美元淘来的“褴褛”。毕竟,显微镜本身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
图片来源:虎嗅App
就靠着这样“艰巨卓绝”的拼拼凑凑,Sam Zeloof愣是造出了自己的作品——Z2芯片,并且通过了检测。
图片来源:中关村落在线
对了,这台用来检测的惠普剖析仪器,也是他自己淘的20年前的老旧货物。
图片来源:虎嗅App
虽然Sam Zeloof的操作足够牛逼,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捣鼓出的这颗芯片,确实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由于芯片本身只有1200个晶体管芯片,和当下含有数以亿计晶体管的芯片比较,存在至少50年的技能代差;
此外,由于芯片全程由他个人“自研”,确实也实现不了量产。话又说回来,就算量产了,这颗性能老旧的芯片当下确实也尴尬大用。
图片来源:界面***
但是,我这里必须得说一句但是了。
老话说得好,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嘛!
一个22岁的少年,为了自己的芯片梦,可以战胜各类困难、在自家车库里专一研讨,并且终极得到成功。
这样的精神无关国籍、无关人种,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当下,咱们国家的自研芯片制造业,仍掉队于国际最高水平。
面对重重的封锁和围堵,中国芯片人拥有的韶光太紧、任务却太过繁重。
怎么办?唯有专一苦干,战胜万难。
期待国产芯片真正崛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