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雯/漫画
假冒艺术品交易中央、文化博物馆等机构职员,虚构“老板要以极高价收购藏品”的假象,通过收取“实名登记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登记费”、高价兜售劣质工艺品等手段诱骗40余名被害人200余万元。近日,江苏省江阴市审查院以诱骗罪对该诱骗团伙的末了一名被告人提起公诉,此前,该案中21名同案犯均已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至有期徒刑十二年不等刑罚。

“金老板想45万元收购你的三件藏品”
刘大爷一贯喜好收藏玉器、宝石、邮票等藏品。2017年5月,刘大爷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李可”,是有名艺术品交易中央的事情职员,通过网上查询知道刘大爷是个“收藏迷”,想问问有没有可供***的藏品,有位“金老板”要高价收购。刘大爷讲了几件拿得脱手的藏品,“李可”逐一作了详细登记,并承诺平台交易不须要缴纳用度,但要办理干系手续,如果“金老板”看中了会再联系后续事宜。
过了两天,号称在喷鼻香港做艺术品买卖的“金老板”联系了刘大爷:“45万元收购你手中的三件藏品,怎么样?”刘大爷心动不已,随即答应通过平台交易。此时,“李可”提出须要缴纳藏品实名制登记用度、担保金等共计2万余元才可交易,刘大爷二话不说,急速转账。
之后,“金老板”透露乐意以100万元的价格寻求一尊建国大业玉玺。几天后,刘大爷接到了“文化博物馆”员工的推销电话,称该玉玺只有他们那边有,数量很少,经由讨价还价,刘大爷花费2万余元购得该玉玺。可一贯等到5月尾,“金老板”也没来收购任何藏品。
刘大爷的遭遇不是个例。经查,全国各地的40余名被害人被骗取了各种名义的藏品交易附加款,个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目前核查到的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被害人被骗购买的玉玺等古董也都是劣质工艺品。
熟习套路后开公司专施诱骗
接到被害人报警,侦查职员快速备案,抓获了2名犯罪嫌疑人,并对嫌疑人的住处进行查抄,查获移动硬盘、优盘等电子存储设备。勘验后,在设备中创造大量的客户资料、快递单照片、诱骗话术资料、电子账本等证据,账本中详细记录了被害人的身份信息、联系办法、被骗金额、打款日期、对应业务员姓名等信息。随着侦查的不断深入,涉案嫌疑人陆续归案,一个以张某、徐某为首的收藏品交易诱骗团伙浮出水面。
2013年,张某在北京一家收藏品交易公司担当电话发卖话务员,紧张事情便是假冒收藏品交易平台员工,联系欲***藏品的被害人,虚构“老板高价收购”假象,骗取被害人各项用度或购买玉玺等工艺品。
理解了古董诱骗的套路后,张某与好友徐某一拍即合,徐某通过干系渠道获取藏友客户资料,张某积累了丰富的电话发卖技能,从2015年开始,二人协商一起做“收藏品交易骗局”。
据张某交代,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两人骗了几个客户,创造这个买卖比较赢利。2016年初,徐某在河北省某商务楼租了办公楼,成立“北京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央”,先后招募20余名员工,开始公司化运作。
员工假冒艺术品交易中央职员,电话探求有***意向的收藏品玩家。团伙内部分工协作,相互印证身份,首先以高价收购被害人手上的藏品为由,诱骗被害人缴纳实名登记费、海关关税等用度,之后,伪装老板的嫌疑人编造“还要收购玉玺”的谎话,同案嫌疑人接续给被害人打电话推销玉玺,诱骗被害人高价购买实在是劣质工艺品的假玉玺,履行诱骗。
被害人想赚差价,骗子想骗手续费
为了打造“正规公司”的形象,张某、徐某特意招了一名文员,专门卖力代接电话、发送转账信息,编写了话术单,哀求员工闇练节制推销技巧、沟通重点,担当公司经理职务的张某还卖力培训员工、调动员工感情,有时候帮着员工与被害人沟通,获取被害人信赖。张某、徐某办理了多张***,专门用来吸收被害人购买玉玺的钱、各项藏品登记费、保险费、定金等,扣除支付掉的员工人为,剩余的钱两人平分。
跻身于高档写字楼,从打电话探求藏家、虚构身份、营造老板收购藏品假象,到推销玉玺、提出缴纳用度、卷款消逝,看似多家正规平台,实则为同一个诱骗团伙,一旦被害人表现出对“老板收购藏品”的质疑,就有扮演“老板”的嫌疑人打来电话,印证“收购”之事的真实性。
犯罪团伙正是利用了被害人想卖高价、赚取差价的生理,以高额的口头承诺收购价诱惑,在如此环环相扣的诱骗套路下,有的被害人上当受骗购买了十几套玉玺,被骗了几十万元。
来源:审查日报 费宇佳 齐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