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科技 » 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1300多项

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1300多项

龙城装饰工程通讯 2025-04-2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一朵花菇能卖多少钱?有了科技的加持,答案或许让人意想不到:最高能卖到50元。

在龙游县,通过引进高校科技成果、研发新产品,浙江喷鼻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让花菇不大略。

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1300多项 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1300多项 智能科技

浙江山区县,曾经由于区位条件欠佳、家当根本薄弱、人才资源匮乏,限定了发展步伐。
如何奋起直追?科技助力是个中关键。

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1300多项 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1300多项 智能科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然而,亟须科技成果转化的山区县,面临三大难题:企业担心投了真金白银没效果;高校面临转化审批束缚多、一些现有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创新资源向山区县下沉短缺有效平台和渠道。

如何办理上述难题?

2021年10月,浙江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让创新之花绽放在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6000多项成果支持“先用后转”履行转化,个中面向山区县成功转化超1300项。

最近,蹲点衢州龙游、丽水缙云、金华武义等地创造,不断探索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机制,正在努力为山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先用后转 山区企业喝上头口水

相较于繁华都邑,山区县高校、科研机构少,而中小企业想要引进科技成果,现实顾虑摆在面前:砸下真金白银,买了科技成果,没效果怎么办?

这也曾困扰着喷鼻香满亭董事长朱佑存,从做事制造业转行做花菇家当,他意识到:“传统农业升级,要有科技加持,要向精湛加工做文章。
”而农业企业本身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再费钱搞创新,万一技能匹配不上,科技成果转化失落败,就会成为企业包袱。

朱佑存的担心不是个例。
风险敏感性强、承接能力弱,是山区县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打通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痛点,浙江选择山区县作为打破口,让企业家们放下包袱,在创新升级路上轻装上阵。
”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处长金聪先容。

作为全国首个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浙江近年来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机制。
2021年10月,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通过“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办法,推动高校院所向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履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减轻承接成果的资金压力。
企业在试用满意后,按照约定的条件和办法支付用度,完成科技成果的正式转化。

得益于“先用后转”的模式,喷鼻香满亭从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引进了一套智能管理系统,两年来成效显著:一个大棚年产花菇逾5万公斤,亩产量提升15%;优质花菇占比达80%,也提升了15%。
“高校成熟的科技成果,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能最快见效,先用后转让我们企业放开了手脚。
”朱佑存说。

成果转化局势打开后,喷鼻香满亭与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互助,引进深加工技能,花菇产品创意不断。
公司办公区里,花菇鲜品、干品、即食花菇粉等琳琅满目,高端调味品卖到数百元一斤,一些产品远销日本等外洋市场。

风险顾虑少了,创新动力多了,越来越多的山区县企业像喷鼻香满亭一样,不再犹豫未定,武断迈出创新步伐。

位于龙泉的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先后得到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代价300多万元的多项成果两年的免费试用机会。
个中,通过中国浙江网上技能市场平台,企业得到了浙江大学熊树生团队三项发明专利两年的免费试用期限,“有了这些成果,过去两年生产线马一直蹄,每年都有10%至15%的业务增长。
”公司卖力人林有彬说,此前业务紧张集中在东南亚、南美等地,下一步将向欧洲和北美拓展。

企业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地,也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成果转化局势打开后,山区县企业积极参与研发创新。

“特种钢业现在很卷,也有‘卡脖子’问题待打破,企业创新不能止步。
”浙江精瑞工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建东说。
已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30年的他带领精瑞成为缙云县特种钢行业的“领头羊”。
为了探索引领性创新,精瑞参与的上海大学一项重点研究,捧回了上海市技能发明奖一等奖,让缙云在省部级技能发明奖一等奖上实现了“零”的打破。

获奖项目提出了磁控超常冶金制备新思路,并开拓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磁控超常冶金制备装备,被专家认为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精瑞着力对该成果进行转化运用,落地后将有力带动国产高性能工模具钢替代入口产品。

根据国家技能条约认定登记系统统计,2023年山区26县技能交易额达到314亿元,同比增长22.6%。

解开束缚 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代价。
如果说,成果需求真个企业敢创新是成果转化的A面,B面则是引发成果供给端科学家们的转化动力,让科技成果更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武义是华东最大的电动工具制造中央,电动(园林)工具整机生产及配套加工企业有500多家。
但企业“低小散”问题比较突出,以木工、瓦工等常用的角磨机为例,当地企业面临电机效率不高、装置效率偏低、外不雅观创意缺少等行业共性问题。

但让单个或几个企业挑起办理共性技能难题的重担,显然不现实。
武义县科技局干系卖力人表示,依托该县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组建的武义智能制造家当技能研究院,开展电动工具行业技能研究,让实验室与车间双向奔赴。

“我们把角磨机构造拆分为各个模块,设计了全新的组装流水线,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览无余。
”武义智能制造家当技能研究院院长杨敬辉先容。
当地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整套流水线或者部分模块。
以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科研导向,研究院成果已惠及武义30余家企业,达成产学研互助项目金额超1500万元。

以往,不少实验室的研究离企业实际需求较远,成果常“束之高阁”,而山区县企业又有着各自“发展的烦恼”。
“从象牙塔走出来,扎根生产线,摸清不同企业的痛点,方能让成果更好转化。
”杨敬辉表示。

为此,研究院主动与企业对接,供应个性化做事。
一家保温杯企业提出产品质检难题:检讨保温杯有没有瑕疵,须要人工在强光下进行,事情量大且持续韶光不能过长。
不到10人的小组立马展开攻关:软件后端研发、自动化电气调试、视觉算法研发……研发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在今年运用莅临盆线,每年将为企业节省几百万元本钱。

在研究院展示墙上,看到一张分外的武义县舆图,密密麻麻的五角星代表着研究院直接手事过的企业,数量已达数百家。
如今,一年200多天,杨敬辉都在间隔上海300多公里的武义劳碌,但乐在个中。
在她看来,成果转化的版图越来越大,受益的不仅仅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一贯探索的大课题,通过在武义的探索,给学校、学生以及科研都带来了利好。

研究院进一步深化了产学研互助,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多项“产学研”成果,去年在“工博会”集体亮相。
学生走出象牙塔,从企业需求中找课题,把研究做在一线,论文写在生产线。

最近让杨敬辉感到高兴的是,6月武义县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武义智能制造家当技能研究院后续扶持的履行方案,将组建国有平台公司,研究院前期研发成功的产品以专利转让或授权利用等有偿办法由智能制造公司进行家当化。

“这更武断了年轻学子们做创新也能创业的信心!
”杨敬辉表示,研究院目前吸纳了80余位人才,个中30余人全职入驻。
随着武义对研究院的进一步扶持,以及当地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高层次人才购房、就学等全方位保障,让年轻人有了留在武义这一新选择。

打通梗阻 “小圈子”变身“大市场”

双载流子二维材料制备方法、重构算法的太赫兹打算光谱仪……6月19日上午,浙江省“科技成果淘宝拍”落下“第一槌”。

首期7项成果顺利成交,从原有的“小圈子”对接,变成了现在的“大市场”交易,标志着浙江已经迈出了构建市场导向成果转化运用体系的步子。

以往科技成果定价难、审批流程繁琐等,成为阻碍科研职员转化成果的“梗阻”。
省科技厅与省财政厅联合打造“安心屋”平台,转化审批等均在平台完成。
这也是全国创始的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范式。
通过淘宝这一市场化平台,进一步办理了高校院所处置职务科技成果的市场定价问题。

“如果说之前是在拆除阻碍成果转化的竹篱墙,目前则是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浙江省科技成果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央干系卖力人表示。

为转化提速,也为转化去忧。
浙江通过引入保险机制,为化解成果转化顾虑与轇轕增加保障——针对高校正前期“免费环节”心存顾虑,担心一些企业试用成果后不愿“买单”仍私下利用,及企业想买专利而高校不肯卖等可能发生的情形,由太平洋科技保险等推出“先用后转险”,联动知识产权和信用等部门,为成果转化上了一道“安全险”。

2023年,浙江理工大学平阳研究院和浙江征予新能源集团株式会社互助研发某型号海缆波折限定器。
双方深入互助的根本,便是源自签订的“先用后转险”。
据理解,近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保险产品已推广并落地第一单。

通过全省域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成果转化法律保护机制等举措,科学家们成为科技成果的“大股东”,转不转、怎么转由科学家说了算,也让科学家更安心、更有信心。

浙江还聚焦山区26县“一县一家当”,通过不断的机制创新、强化政策供给,为山区县持续丰富创新平台资源,提升山区县的县域知识创新和核心技能有效供给能力。

在缙云,当地厨电龙头企业浙江天喜厨电株式会社,大厅里仅空气炸锅就陈设了近10种,厨具发明专利证书贴满了一壁墙。
“技能创新是厨电家当变革的新引擎,投资两亿多元培植研究院,先后落成院士事情站和博士后事情站,为企业注入科技创新动能。
”董事长吕挺说。

缙云县科技局副局长黄炜表示,通过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家当链高下游和产学研力量组成创新联合体,缙云建立了“企业研发机构—省高企研发中央—省企业研究院—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技能创新中央”的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机制,协同开展“卡脖子”和尖端前沿技能攻关。

科技创新,人才也是重点。
浙江加大青年人才、科研团队下沉山区县的力度,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龙游县科技局干系卖力人表示,通过财政补助,鼓励企业自主或联合海内外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能攻关。
2023年入选10个项目,县级财政补助资金1711万元。
今年连续投入2000万元,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勉励等办法开展产学研互助,勾引企业授予科研职员更大技能路线决策权亲睦惩罚派权。

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多,高本色技能经纪人在技能交易买家和卖家间起到“黏合剂”的浸染。
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下一步,省科技厅、教诲厅将联合开展“博士入企”行动,联合阿里巴巴履行“百万年薪技能经纪人培养操持”,推动更多的高本色人才进入企业、做事企业,在制度层面保障他们学术上接地气、转化上有钱赚、职称上有出息。

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勾引高校院所将职务科技成果通过先用后转等多种办法转化,通过与中国人保等单位互助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减量做事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信用机构协同联动等办法,体系化保障成果转化双方权柄,促进科技成果和资源要素向山区26县、海岛县和中小企业“下沉”转移,助力造就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杨伟

在持续推进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引发创新链条活力动力上,我省大有可为。

科技成果及其产出过程要紧扣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将市场的价格创造和资源配置机制作为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
市场导向还意味着合理利用政府“有形之手”的浸染,通过制度安排填补“市场失落灵”。

在成果供应端,应持续引发主体活力,增加有效成果供给。
一方面,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组织培植,提升科技成果质量。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成果赋权改革,强化“安心屋”等工具的推广利用,解除科研职员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

成果转化链条的打通,也离不开持续的工具创新。
近年来,我省推出的“浙江拍”“供需荟”“先用后转”等政策工具,有效缓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我省各县(市、区)、州里的家当构造、企业类型、科技资源供给、市场条件等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未来各地市,尤其是山区26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对这些工具进行二次创新,使其落地生根。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更需坚持系统思维。
金融机构、中介做事机构、技能经纪人等都是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地市需加快推进与科技成果转化干系的金融投资、保险等业务创新,优化完善技能转移中央的运行模式,持续推进“双百千万”行动,营造更加富有活力的成果转化生态环境。

(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8月5日,浙江日报深读版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