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住”就离不开床。当代人生活压力大,失落眠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康健的主要问题,以是也由此涌现了很多“高科技”床类产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怎么样的床才是最好的呢?我以为还是适宜自己最主要。见惯了当代的床,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的床是什么样子的?
床榻,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紧张门类之一。

明末性灵派剧作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
众人千百年来对付对床榻的留恋,在这段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古人的床榻,并非纯挚的卧具。原始先民以草木、鸟羽、兽皮铺地,取其干燥温暖的特性使坐卧更加舒适。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习得编草为席,铺木为床,神农氏作席荐之始,即是床榻之缘起。坐卧用具的改变表示了人类对自然的节制程度。
西安半坡遗址半穴居房屋内十厘米高的土台,为床的又一类雏形,功用犹如本日的土炕。浙江余姚河姆渡、江苏吴县草鞋山和浙江吴兴钱山漾史前遗址中出土的竹席芦席,当属目前创造最早的卧具遗存。大禹时期,丝麻织物涌现,以丝麻作“讲席”成为象征特权阶层社会地位的豪华举动,先秦两汉社会“席地而坐”的基本生活规范和以筵席中央摆设酒肴接待高朋的社交办法已初现端倪。
西安半坡遗址地穴居室土台 百度图片
如今我们所认知的床,实际成型于商周期间。甲骨文 “床”字的形象像极床板和床腿的组合,写作:
周往后的史料如《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载寝之床”,《商君书》中有 “人君处匡床之上而天下治”,由此可见床做事卧、坐的详细功用正式确定下来,席、床、几、案组全家具陈设格局也基本形成。
湖南省博物馆汉代家具陈设场景复原 搜狐
最早的床榻实物出土于长台关战国楚墓。长2.18米,宽1.39米,足高0.19米,通高0.44米,周围布有栏杆。床体施黑漆,装饰赤色方形云纹,六个床足雕发展方卷云纹。床框有两根横档,一根竖档,床上有竹枕。
长台关战国楚墓彩绘漆木床 百度百科
汉代,“床”得以进入普通民居家中,供日常坐、卧、寝,见于记载的还有梳洗床、火炉床、居床、欹床、册床等词汇,可见用场之广,形制之多。西汉后期,涌现专指坐床的“榻”,大多无围,又称“四面床”,因搬运方便适用于临时休憩,得以大量利用。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中,皆有坐榻的图像。汉代床榻比较低矮,日常读书、宴饮、议事等等活动,都环绕床、榻进行。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主记史) 独坐榻
魏晋期间,延续秦汉以床榻为中央的生活办法。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箱体形”独坐榻,四周有灵芝形镂空雕饰,展现出家具设计者的风雅技艺。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宋摹本
《女史箴图》中的床,床体硕大,上为幔帐、下为箱体,高度和本日相差无几,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高下出口。制造工艺比起前代已呈突飞年夜进之势。也正是这一期间,屏风与床相结合而形成带屏床出身。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局部 宋摹本
同为顾恺之所绘的 《列女仁智图卷》(南宋临本)描述的卫灵公坐具三面屏风榻,没有榻足,直接置于地面。屏风上还绘有当时绘画水平的山水,可见做工之讲求。据《东宫往事》记载:晋代,“皇太子纳妃,有床上屏风十二牒,织成、漆连、银钩钮”。
由于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自觉,曹丕在《燕歌行》中写照床榻已经不限于安身之处,而是成为长于思辨冥想的魏晋名流思考神游的凭靠之处:“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东晋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 局部 宋摹本
《北齐校书图》中描述了胡风盛行的南北朝垂足而坐的风气。士大夫所坐之榻的体量从只供独坐发展成五六人同坐,还留有余地放置菜肴、羽觞、砚台、箭壶、琴等物。细看,右侧批阅文章之人坐于胡床(马扎)之上,这种可折叠、携带方便、可提可挂的游牧民族家具受到皇室宫闱青睐,可见文化领悟之深入。
传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传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局部 马扎
唐宋时期,床榻形式不断更迭。初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中,陈文帝坐榻虽沿用六朝风格,但比之汉榻显著加高。
唐代涌现的栏杆床,上有帐幔,造型繁芜雍容华贵。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已有 “架子床”的身影。一样平常情形下,床大而榻小,坐床设在厅堂,前面配以几案。尊者正中床上高坐,来宾及位卑者坐列两旁,不许僭越。
《历代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
敦煌莫高窟103窟壁画 《维摩诘经变相》局部 唐代
宋、辽、金、元期间,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榻。
宋代,床紧张摆放在寝室,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榻则放置在书房、客厅,当作陈设和坐具,且比先前更强调装饰与都雅。《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床为帐床,三面有围子,铺有床单,帐帘卷起,露出一壁围子与一角锦被。榻是黑漆的围子榻,围子绘有装饰画,主人韩熙载正坐在床榻上洗手。整体造型装饰方面,宋代床榻崇尚简明朴素,有别于唐代的富丽厚重。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辽、金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床榻的运用却很普遍,从一些出土的实物可以看到,如内蒙古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出土的辽代木床、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木质小榻床等等。元代戏曲《荆钗记》提到一种 “冬暖夏凉描金彩漆拔步大凉床”,宋代已有之。《槐荫消夏图》中框架构造凉床以木板为面,后置一座山水独屏。而元代刘贯道《消夏图》中的榻则属于较为简约的板榻构造,没有常见的围子。
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小榻床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中的榻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明、清两代,是床榻工艺的成熟期。
明代床榻造型简洁朴素,装饰也适度,每个部分比例平均折衷,线条刚柔相济,追求实用功能。清代床榻远比明代用料粗壮,形体宏伟,工艺繁芜。镶嵌、雕刻及彩绘等多种装饰手腕并用,给人以端庄威严、豪华艳丽之感。
内容涵盖清代建筑、生活各个领域的《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床榻的场景,如第三十一回中:“只见院中早把乘凉枕榻设下,榻上有个人睡着。”晴雯所用的是四足着地,只供一人独卧的榻。
87版《红楼梦》剧照
《长物志》中称榻为 “独眠床”,其余一种带台座的榻,“旁边及后方带有围子,无着地四足,直接坐落在台面上。为身份尊贵者利用,即第四十四回所提“铺着锦裀蓉,前有两张雕漆几……”之榻。
还有一种形态幽美的美人榻,也称“贵妃榻”,专供妇女休憩。榻面较狭小,一端有斜靠背。林黛玉屋中便有一个。
87版《红楼梦》剧照
明清期间的床,紧张分为架子床、拔步床和罗汉床三种形制。
架子床,上有顶架,四角安立柱,顶上再安一块俗名“承尘”的木板,两侧和后面装有低矮围栏。黛玉潇湘馆内的架子床挂檐及门围子有空婉透雕,床楣处糊竹子绢画,秀雅隽美。怡红院内宝玉的架子床,门围子及腿足牙子上遍布讲求的浮雕,显尊贵之气。
黄花梨月洞门架子床 故宫博物院官网
87版《红楼梦》剧照
87版《红楼梦》剧照
拔步床的外不雅观像是把架子床安顿在木制平台上,平台比床宽三四尺,周围或是一边形成小片空当,可放置一些小家具、小箱。《红楼梦》里,此种 “小型单身公寓”陈设在探春的秋爽斋。
拔步床 中国古典家居网
罗汉床,三面装有围子,造型较低矮,常日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垫、引枕,用于小睡或者待客。87版《红楼梦》电视剧里,妙玉的大理石罗汉床光洁石面上玄色纹理明显,符合妙玉冰清玉洁的气质。
87版《红楼梦》剧照
宁波地区“十里红嫁妆”婚俗中,有一种千工床,是朱金漆木雕工艺打制的拔步床。装饰题材取自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吉祥符号,陪衬多子多福、喜庆吉祥主题。周身遍施黄金、青金石、朱砂、水银、黛粉、贝壳、琉璃、生漆等天然名贵材料。奢华浩大之做工、费时之长久非一样平常床可比。“千工”,指一天一工,一张婚床须花三年之久。
清末民初 千工床 百度图片
土家族的 “滴水床”,因床檐形似滴水的屋檐得名,该种床正是以千工拔步床为原型。
整张床仿照土家民居屋檐排水的层进构造、层层叠叠。有两层床檐就叫做“两滴水”,最多可达“九滴水”。民国土家族木雕人物鸟兽三滴水床取镂空之法雕刻人物、花草、用具、鸟兽等,刀法细腻,榫卯相接,尽显湘西木雕粗犷与浪漫相结合的风格。
土家族木雕人物鸟兽三滴水床 湖南文明网
床以图案、造型、色彩等视觉形象为载体,彰显出人的身份、地位、职业、教化、性情、喜好。纵然依当代美学不雅观点,其极致的艺术性、手工、设计、造型及多样变革的格局,至今仍震荡民气。
作者:清潭百尺
编辑:戚彧卿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