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早稻面积同比增加,特殊是圆粒型稻栽种占比增大,供需偏紧情形或将明显改进,考虑到米粉消费增幅相对有限,对早稻价格的支撑可能不如去年。近期江南、华南等地持续晴热高温,不利于早稻灌浆。
栽种面积稳中略增 圆粒稻占比在提升
2024年国家连续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至1.27元/斤(三等),已连续5年上调,各主产省采纳有力方法推动早稻生产,全国早稻播种面积持续规复。江西、湖南作为早稻栽种大省,2023年两省播种面积达3610.5万亩,占全国的50.9%;两省产量达1427.7万吨,占全国的50.4%。据估计,2024年江西省早稻栽种面积约1815万亩,湖南省早稻栽插面积1818.5万亩,合计约3633.5万亩,同比略增23万亩。
近年来,早稻在我国稻谷总产中的占比在14%旁边。由于其水分含量低、耐储性好,尤其是存储2~3年的圆粒型早籼稻,制作米粉时出米率高、销路好、轮换价差小,叠加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圆粒型早稻价格高位坚挺。据调研,由于圆粒型早稻抗性较好、产量稳定、价格上风明显,农人栽种意愿较高。以江西省为例,圆粒型早稻栽种面积占比至少达到60%。

4月份,长江中下贱及华南强降水、强对流景象叠发重发,早稻移栽作业受阻、涌现秧苗浮苗,多地采纳延后补栽,部分地块栽种期延后;5月至6月,江南、华南地区低温多雨寡照景象偏多,抽穗至扬花的关键期间遭遇“雨洗禾花”;7月收成期附近,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仍偏多1~4倍,致使部分地区早稻品质和单产受损。
只管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主产区有部分地区存在减产预期,但播种面积整体增长,能够对冲一部分单产低落的丢失。同时,江西、浙江部分地区受强降雨和高温逼熟影响,上市初期的部分早稻青粒和瘪壳稻谷数量估量高于上年,但由于各省早稻成长期所遭遇的景象状况有差异,目前市场对付早稻品质的判断仍存在不合,总体认为上市后期的质量会较初期改进。
米粉市场不断扩大 早稻需求持续兴旺随着居民主食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米粉等大米加工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早稻作为主要质料,需求持续兴旺。当前各省米粉加工企业库存严重不敷,部分已选用玉米淀粉代替。同时,早稻作为紧张的收储粮源,各级储备轮换需求常年稳定,跨省采购时有发生,往年乃至涌现江西、湖南、广东等产区间跨省抢粮的情形。
据反响,江西2023年早稻集中收购期结束后,工业制粉需求不减,2024年初地方储备轮出圆粒型早稻拍卖最高成交价达2800元/吨,6月陈早稻收购均价2660元/吨,同比仍上涨60元/吨。只管近年来多元主体更加理性,但补库和储备需求仍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近年早稻价格走高,叠加今年最低收购价上调及“单产略降、质量略有受损”的产情预期,市场对今年达标早稻价格较为乐不雅观,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可能性不大。
早稻集中上市延后价格逐渐回归理性7月12日,2024年湖南早稻收购全面开秤。当前,南方主产区早稻陆续进入收割期,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多个产区正抢抓晴好天气收成早稻,新粮陆续上市,各地庄家加紧收割早稻、插播晚稻,“双抢”任务有序推进。考虑到早稻成长期较上年延迟一周旁边,今年集中上市韶光将缩短,当前湖南等地收割已靠近尾声,估量7月15日至25日为集中上市期。
据市场调研,7月17日,湖南常德市场水分30%稻谷潮粮收购价2000~2100元/吨,价格与去年附近,空壳率略有提高,周边收储企业已开启挂牌收粮,挂牌价2820元/吨,引领市场心态,地头粮上市高峰到来,粮源大部分集中至烘干房。
江西三等圆粒早稻价格为2720~2800元/吨;水分30%及以下的湿粮中,长粒稻谷价格为1900元/吨,圆粒价格为2000元/吨,整体高于去年,但结实率、饱满度略低,瘪谷较多。前期部分地区涌现短暂的哄抢征象,近日回归理性,市场主流价格仍在形成过程中,不雅观望博弈感情较为浓厚。
暑期消费更显疲软销区米价保持平稳今年大米市场“淡季更淡”特色明显,尤其是暑期气温高,大米保管难度大,多元主体备货意愿不高,多以销定采。新稻上市前,销区大米市场缺少利好支撑,估量米价延续稳中走弱趋势。
黑龙江稻米市场购销不旺,供大于求格局下价格难有提振。
圆粒稻米相对稳定,苗条粒稻米明显走弱。
据调研,2023年“稻花喷鼻香”品种前期收购价最高达6800~7000元/吨,目前降至4800~5000元/吨;“中科发5”稻谷最高达4400~4600元/吨,现回落至3600~3800元/吨。考虑到终端需求疲软,大米走货缓慢,贸易商收购原粮心态分解,部分已停息收购、等待新粮上市,部分随收随走或等待出粮机遇,基层余粮所剩不多,除部分大型米厂库存常年保持高位外,中小型米厂多随采随用或进入停机检修状态。7月17日,黑龙江鸡西大米加工企业圆粒粳稻收购价272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340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谷收购价320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4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苏皖粳稻市场终端需求不敷,优质优价特色更加明显。
优质品种和普通品种间价差拉大,成交价格涨势渐缓。安徽各级储备轮换交易仍保持一定频率,能够知足中低端市场需求,但中高端市场对优质稻品质哀求较高、需求更强,优质优价特色明显,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上涨。7月17日,江苏泰州大米加工企业普通粳稻收购价2960元/吨,普通粳米出厂价3995元/吨;“9108”优质粳稻收购价3120元/吨,“9108”优质粳米出厂价45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安徽巢湖大米加工企业普通粳稻收购价2840元/吨,周环比上涨20元/吨;普通粳米出厂价3780元/吨,持平。
早稻集中上市期,多元主体重心转移,中晚籼稻市场更显生僻。
主产区中晚籼稻消化缓慢,加工企业订单匮乏,开机率坚持低位,仍以花费前期库存为主。短期内缺少利好提振,估量价格以稳为主,随着余粮持续花费,优质优价特色将更加明显。7月17日,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黄华占”稻谷3000元/吨;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黄华占”稻谷2960元/吨;湖北“丰两优”稻谷收购价2880元/吨;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7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江西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10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600元/吨;湖南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1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160元/吨;湖北“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80元/吨;安徽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