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ATE引脚电子器件的电平设置DAC校准,偏置是什么意思。

ATE引脚电子器件的电平设置DAC校准,偏置是什么意思。

中建深圳装饰通讯 2024-11-2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简介

自动化测试设备(ATE)描述用于一次对单个或多个器件实行单次或一系列测试的测试仪器。
不同类型的ATE测试电子器件、硬件和半导体器件。
定时器件、DAC、ADC、多路复用器、继电器和开关都是测试仪或ATE系统中的支持模块。
这些引脚电子器件可以利用精确的电压和电流供应旗子暗记和电源。
这些精密旗子暗记通过电平设置DAC进行配置。
在ATE产品系列中,有些引脚电子器件包含校准寄存器,有些校准设置存储在片外。
本文先容DAC的功能、偏差,以及如何通过增益和偏置调度进行校准。

ATE引脚电子器件的电平设置DAC校准 ATE引脚电子器件的电平设置DAC校准 人工智能

数模转换器(DAC)

ATE引脚电子器件的电平设置DAC校准 ATE引脚电子器件的电平设置DAC校准 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DAC是一种数据转换器,用于将数字输入转换为相应的仿照输出电平。
一个N位DAC可以支持2N个输出电平。
位数越高,DAC输出分辨率越高。

图1.数模转换器(DAC)框图。

首先,N位数字输入供应给DAC串行寄存器。
电压开关和电阻求和网络将数字输入转换为仿照输出电平。
DAC图的转换特性如图2所示。
对付3位DAC,23个数字输入天生8个仿照输出电平。

图2.3位DAC的空想转换函数。

DAC偏差

在现实天下中,转换器并不理想。
由于电阻值、插值和采样的偏差,DAC的转换函数并不是一条直线,或是线性的。
这些偏差被称为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NL)。
DNL是输出电平与空想步长之间的最大偏差,它由两个连续输出电压电平之间的差值得出。
INL是输入/输出特性与空想转换函数之间的最大偏差。
通过增益和偏置校正,可以减小INL偏差。

图3中的INL显示了实际转换函数与空想转换函数之间的偏差。
DAC的增益偏差表示实际转换函数的线性近似斜率与空想转换函数斜率的匹配程度。
在绘图时,调度增益会影响线性近似角度。
偏置偏差是丈量值与所选的零偏置点之间的差值。
如果调度偏置量,全体线性近似曲线会相应地向上或向下移动。
单个代码的INL是任意给定点上增益偏差和偏置偏差的和。
校准之后,一旦增益和偏置偏差降至最低,那么转换函数会是两个端点之间的一条线。

图3.INL偏差转换函数。

校准程序

用户可以建立校准程序,利用增益和偏置校正来降落DAC的非线性。
以下步骤详细解释了示例校准程序的每个步骤。

对付N位DAC:

最大代码(MC) = (2N – 1)

电压范围(VRANGE)

= 最大DAC输出电压(VMAX)

– 最小DAC输出电压(VMIN) = 4 × VREF

DAC输入代码(未校准)

► 增益校正(GC):

在最低和最高二进制值时,DAC的线性度会降落。
因此,建议在外部二进制值或EC表推举的校准点之间的5%至10%范围内选择校准点。
进行以下打算时,我们假设选择5%的校准点。

 将DAC输入设置为高于最低二进制值5%。
打算预期的电压输出并将其记录为IDEAL1。
丈量输出电压,并将其记录为MEAS1。

 将DAC输入设置为低于最高二进制值5%。
打算并记录IDEAL2。
丈量输出电压,并将其记录为MEAS2。

 DAC输入代码(进行增益校正)

► 偏置校正(OC):

所需的零偏置点因运用而异。
用户该当根据自己的运用定义最佳值。
有些用户可能喜好利用0V来得到准确的接地参考点。
有些用户喜好利用操作范围的中间值来只管即便减少总体INL偏差。

 对电压-代码公式的斜率运用DAC增益校正,以确立单位增益。

 选择所需的零偏置电压点并将其记录为IDEAL3。
利用更新后的电压-代码公式打算代码。
编程设置打算得出的代码,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并将其记录为MEAS3。

 OC = MEAS3 – IDEAL3

 DAC输入代码(进行增益和偏置校正)

示例1

以MAX32007为例,它是一个八通道DCL,集成了电平设置DAC和PMU开关。
MAX32007具有内部DAC,用于设置VDH、VDL、VDT/VCOM、VCH、VCL、VCPH和VCPL的电平。
这些DAC没有内部校准寄存器。
校准DAC时,请遵照以下步骤:

► 按照评估套件数据手册中的解释,启动MAX32007评估(EV)套件。

► 将SMB连接器DATA0A和NTRM0A连接至1.2 V。

► 通过50 Ω端接装置,将SMB连接器NDATA0A和TRM0A接地。

► 利用USB电缆,将评估套件连接至Windows® 10 PC。
打开MAX32007评估套件软件(GUI)。

► VDH DAC分辨率 = N = 14

最大代码 = (MC) = 2N – 1 = 16383

电压范围(VRANGE)

= 最大DAC输出电压(VMAX)

– 最小DAC输出电压(VMIN) = 7.5 – (–2.5) = 10

VDH DAC输入代码(未校准)

采取图4所示的DAC电压电平和驱动器设置。
把稳,最低VDH DAC事情电压值为–1.5 V,最高事情电压值为4.5 V;在本例中,零偏置点值为1.5 V。

图4.利用评估板软件设置MAX32007的DAC电平。

► 施加VDH = –1.5 V,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值。

► 施加VDH = 4.5 V,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值。

► 增益校正 = 丈量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空想值之间的差值。
例如,(4.501–(–1.497))/(4.5–(–1.5)) = 0.999667

► 进行增益校正后,

VDH DAC输入代码(进行增益校正)

要运用增益校正,打开菜单 → 选项 → 校准,如图5所示。

图5.MAX32007 DAC的校准菜单。

► 施加VDH = 1.5 V(包含增益校正代码),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值。

► 偏置校正 = 丈量输出值–空想值。
例如,(1.502–1.5) = 0.002。

► 在实行增益和偏置校正之后,

VDH DAC输入代码(进行增益和偏置校正)

示例2

以MAX9979为例,它是一个八通道DCL,集成了电平设置DAC和PMU。
MAX9979包含内部DAC,用于设置VDH、VDL、VDT、VCH、VCL、VCPH、VCPL、VCOM、VLDH、VLDL、VIN、VIOS、CLAMPHI/VHH和CLAMPLO的电平。
这些DAC具有内部校准寄存器。
在示例1中,调节了DAC输出代码,以只管即便减少INL偏差。
在示例2中,DAC输入代码保持不变,校准寄存器调度输出级缓冲器以只管即便减少INL偏差,如图6所示。
要校准DAC,请遵照以下步骤:

► 按照评估套件数据手册中的解释,启动MAX9979评估套件。

► 将SMB连接器DATA0A和NTRM0A连接至1.2 V。

► 通过50 Ω端接装置,将SMB连接器NDATA0A和TRM0A接地。

► 利用USB电缆,将评估套件连接至Windows 10 PC。
打开MAX9979评估套件软件(GUI)。

► VDH DAC分辨率 = N = 16

最大代码 = (MC) = 216 – 1 = 65535

电压范围(VRANGE)

= 最大DAC输出电压(VMAX)

– 最小DAC输出电压(VMIN) = 7.5 – (–2.5) = 10

VDH DAC输入代码(未进行增益校正)

► 采取图7所示的DAC电压电平和驱动器设置。
把稳,VDH DAC的最低建议值为–1.5 V,最高建议值为4.5 V,零偏置点值为1.5 V。

图6.带校准寄存器的DAC的INL偏差校正。

图7.利用评估板软件设置MAX9979的DAC电平。

► 施加VDH = -1.45 V,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值。

► 施加VDH = 6.5 V,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值。

► 增益校正 = 丈量输出电压值之间的差值/空想值之间的差值。
例如,(6.501 V–(–1.455 V))/(6.5 V–(–1.45 V)) = 1.0007 V。

► 进行增益校正后,

VDH DAC输入代码(进行增益校正)

► 施加VDH = 1.5 V(包含增益校正代码),然后丈量输出电压值。

► 偏置校正 = 丈量输出值–空想值。
例如,(1.502–1.5) = 0.002。

► 在实行增益和偏置校正之后,

VDH DAC输入代码(进行增益和偏置校正)

把稳,要实行增益和偏置校正,请转至菜单 → 选项 → 变动 → 校准,如图8所示。
有关将增益和偏置校正转换为增益和偏置代码的更多信息,拜会MAX9979数据手册。

图8.MAX9979的校准寄存器设置。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环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天下与数字天下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打破性创新。
ADI供应结合仿照、数字和软件技能的办理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景象变革寻衅,并建立人与天下万物的可靠互联。
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环球员工2.4万余人。
携手环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统统可能。

标签:

相关文章

简述服装的起源,服饰公司简介。

认识服饰起源时期人类服饰变化的原因及演变过程有关于服饰的起源,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而众说纷纭。基于生理的角度而产生了气候...

人工智能 2024-11-26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