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时期的到来,我们创造,在手机上阅读时,碰着陌生的汉字或词语时,手指轻点,释义可能就在屏幕上自动跳出,词典查检习气发生了重大变革,纸质辞书彷佛渐行渐远。那么,承载着民族集体影象的辞书如今发生着哪些变革?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查资料利用电子辞典。视觉中国供图
辞书电子化,

功能更加丰富多元
碰着陌生的汉字和词语时,你常日怎么办?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选择搜索引擎网站检索的网友占81%。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朱家鹏教授见告:“现在大多韶光在电脑前,碰着须要查找的字词、观点,都是顺手在网上搜索,而且能查找到最新信息。”
“纸质和电子词典都有学生用,但相对而言,用电子词典的较多,查找快捷,纸质词典实在太重了,学生的书包本来就重。”南京金陵中学相屏屏老师对说。
许多小孩习气于用翻译笔。上海辞书出版社供图
扬州中学的吴高扬老师先容:“现在的电子词典、翻译笔不仅有查询、翻译功能,还带有电话功能,以是学生用电子词典还是较多,尤其翻译笔。”
理解到,电子词典不仅利用方便,而且基于辞书内容拓展出很多新功能。
《新华字典》APP目前***量已达几千万,把稳到,除理解释词语意义等纸质版具有的功能外,APP还增加了听说、发音寻衅、笔顺演示等功能。
比如“强”字,点开小喇叭标记,就能听到标准的普通话读音。用户还可以自测普通话水平,系统会显示你击败了多少人。同时,“强”字的标准字顺是什么,有清楚的动画演示,还有书法家讲解,如何把“强”字写得都雅俊秀。一些字随意马虎读错,APP中也有提醒,比如在“强渡”“强取豪夺”词中,“强”精确读音都是qiáng。
一些电子词典、词典笔功能更丰富,除汉语释义外,还支持汉语与英语、法语、韩语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措辞之间的翻译。
然而,在调查中创造,纸质词典依然霸占一席之地。
网上搜索结果差错较多是最让查询者头痛的问题。朱家鹏见告:“网上信息没有纸质词典那么严谨,以是我会仔细研判,与其他信息反复比对,这样才能找到精确的答案。以是有个顺口溜:要方便,进网站;要保险,查字典。”
从位于南京新街口的新华书店理解到,在词典类图书中,《新华字典》和《当代汉语词典》是卖得较好的两种,学生是购买主力。2020年、2021年、2022年(截至11月尾),《新华字典》的销量分别为1387本、1050本、1130本;《当代汉语词典》的销量分别为932本、728本、650本,并没有涌现大幅下滑的迹象。
新华书店的各种词典。杨民仆摄
秦淮区吴娟女士的儿子正在读初三,她还是选择为孩子购买纸质词典。“利用纸质词典更有学习氛围,查阅过程也是一个影象过程,比电子字典更能强化孩子的影象力。”她说。
辞书电子化面临三大寻衅
辞书产品的变革必须跟随用户阅读习气和利用行为的改变而改变,那么,进入融媒体时期,大众的数字阅读到底呈现出哪些新变革呢?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向清教授表示,一是碎片化阅读,这是一种浅层阅读,紧张是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获取所需信息。二是表象化阅读,也便是说,更偏好多模态的图文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三是伴随式阅读,便是阅读场景在发生变革,以前读书要坐下来,现在阅读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嵌入到生活场景之中。
正由于有这些变革,以是用户须要“随时随地”能利用辞书,同时辞书要增加图文并茂等多种功能,目前网络查询虽然具有这些特色,但有“不易办理”的毛病:一是真假难辨,威信性不足,须要用户细心考证。二是信息泛滥,有不少繁杂、重复、冗余的信息,要花费很永劫光才找到自己须要的信息,耗时费力。
“只要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存在,那么辞书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会退场;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但信息不即是知识。在融媒体时期,更需发挥威信辞书‘知识守门人’的浸染。”魏向清说。
威信辞书要想顺应时期潮流霸占市场,面临着哪些寻衅呢?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耿云冬表示,目前最亟需办理三大寻衅:
首先,如何整合海量数据?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期,大数据技能给辞书的编纂供应了海量数据,然而,大数据如何转化为优质、威信的辞书数据,是件很费心力的事情。一些网络词典,可以抓取海量的例句,但是例句的质量良莠不齐,乃至存在偏误,这会误导学生的措辞学习。
数据更新不仅须要质量,还须要速率。对付一部威信辞书而言,一样平常5至10年才修订一次。据理解,今年8月,国家措辞笔墨事情委员会重点项目《当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完成新一轮修订,这次是在2014年第3版的根本上修订重版。本次修订弥补了近千条新词语,包括“共享经济”“新常态”“碳达峰”“碳中和”“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反响时期发展的热词,还收录了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语,如“网红”“群聊”“群主”“脑补”“脑洞”等。
在数字时期,新词、新义迭出,辞书修订周期大幅缩短,威信性和时效性有机融通是数字辞书研编须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其次,如何研究用户行为?词典的利用已不再是翻翻书页的问题,如何基于查检痕迹留存的后台网络日志来精准描述词典用户利用行为,从而优化数字词典的信息组织与呈现办法,对开拓高质量的数字辞书至关主要。
末了,如何造就青年用户对数字辞书产品的黏性?对出版社而言,一方面要创新盈利办法,积极造就用户忠实度;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用户的动态需求,整合优质措辞数据,应时设计学习专栏。“比如,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人独特的韶光体系‘二十四节气’被用作倒计时,引发大众对‘二十四节气’的空前关注。为知足国内外用户查检、互换中国独特韶光知识体系的需求,可以考虑开展‘二十四节气’双语知识专栏的融媒设计。”耿云冬说。
辞书电子化,
如何连接生活面向未来
早在2012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揭橥声明称,彻底结束享年244岁的全套32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纸质版本的印刷出版,纸质版辞书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日月牙异的数字出版技能,辞书出版单位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期赢得读者?
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见告:“上海辞书出版社近年来一贯在探索工具书数字化转型之路。2021年5月,《辞海》网络版正式上线,PC版、APP版和微信版三种形式,账号互通,读者可以在电脑、手机等任一终端上进行查询。今年9月,《辞海》网络版2.0发布,新增了1万条款,今后每年都会根据社会须要新增条款。”
《辞海》网络版有什么新特色呢?据秦社长先容,网络版是领悟了音***、图像和三维立体模型的有声、有色、有形的立体“辞书”。
除了为所有似义词增加拼音标注和人声朗读,由有名主播海霞领衔的团队配音外,《辞海》网络版还为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供应了标准的书写动态笔顺。新增“汉字源流”,收录7000余个汉字约3万个甲骨文、金文、战国笔墨等古笔墨字形,展示汉字的早期形态和历时演化轨迹;为百科所有词条添加推举阅读和延伸阅读,建立词条间的关联,形成可视化知识导图。如“鲁迅”词条,就添加了鲁迅的纪念地、家庭关系、紧张作品、主编刊物,参加的运动、社会组织,与他关系密切的同时期人物等词条,使读者看一个“鲁迅”的知识导图,基本就能理解鲁迅的平生全貌。
“我现在碰着陌生的词都不用查词典,手指一点,词的阐明就自动显示出来了。”常常在微信心书上看书的冯女士见告。
领悟了多种专业工具书而成的“聚典数据开放平台”(简称“聚典”),用户只需在阅读界面选取想要查检的内容,查询结果即刻呈现到用户界面。“聚典”产品的策划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毛文涛见告:“比如,读者在手机上读一首古诗,遇上‘醪’这个字,想理解详细释义,以前须要先对这个字进行复制,退出阅读界面,再搜索框粘贴要查的字,全体过程每每须要近30秒。而现在你只要在阅读界面选中想要查询的字词,向平台发出查检要求,平台在数百万词条中迅速匹配到目标释义,并以弹窗形式即刻呈现,让查一个生字从均匀耗时30秒提速到1秒。”
据毛文涛先容,“聚典”已与近20个在线阅读、***资讯、搜索引擎等数字产品开展了互助,包括学习强国、微信心书、豆瓣阅读、中国搜索等等。
通过搜索引擎勾连起来的互联网天下,是一个弘大的知识库,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一部辞书。“查信息,我现在习惯用百度百科,内容全,更新也快。”调查过程中,许多用户这样见告。
目前,百度百科已收录了超2600万个词条,超2亿次编辑,参与词条编辑的网友700多万人,险些涵盖了所有已知的知识领域。
据百度百科总经理杨佳先容,与辞书比较,百度百科有两个光鲜特点。“一是编辑群体弘大。百度百科词条大家可编辑,所有用户都可以按照词条培植规范,参与内容编辑,进行知识共享。二是信息即时。百科热词团队是百度百科核心用户团队之一,紧张卖力热点词条挖掘、更新、完善及添加热点***模块等,分享每天最新热点知识。”创造,百度百科的词条时候处于变革之中,每分钟都会有内容更新。
辞书的融媒发展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魏向清表示,对付大多数用户来讲,对辞书的哀求是:威信、系统、便捷。所谓融媒辞书,一是各种辞书之间应数据融通、传播增效;二是融入用户的学习、生活之中,无缝对接,融为一体。同时生活是多样化的,未来的辞书也应供应更多可能和选择,不论是面对青灯黄卷,还是网络宇宙,都应供应相应的产品与做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 杨民仆
编辑: 吴雨阳
本文来自【交汇点***客户端】,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